“休得胡言!”
袁基臉色頓時一冷,這以宗法禮儀為社會準則的時代,袁秀這樣大罵自己的父親與叔叔,自然是不為人所容的。
袁秀雖然清楚此話誅心,可為的卻是測試袁基的反應。
果不然雖然這大伯臉色難看,嘴上也讓他閉嘴,但神色之中卻隱藏著些許的贊同。
袁秀繼續(xù)說道,“身為袁氏一族,卻為私名而陷族人生死與不顧,此絕非大丈夫之所為也?!?br/> 顯然這話是在諷刺袁紹袁術兩兄弟,為了博得名望與自己的利益,反而棄宗族親人的安危與不顧。
果然如袁秀所猜想的一樣,袁基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不忿,顯然這話戳到了他的痛處。
在袁秀看來,袁基同這兩兄弟有著嫡庶長幼奪權的矛盾,董卓當權,袁術為了躲避禍亂逃去了南陽,袁紹則是去了渤海,兩人做了一方諸侯又博了個忠君愛國的好名聲。
可憐袁基跟叔父還有一家子的宗親,卻成了他們兩人的犧牲品。
換做是誰,或多或少都會心存不甘。
袁秀隨即長嘆一聲,順便還幫袁基撣了撣身上的灰塵。
“反倒是以宗族為重,堪受世人非議,忍辱負重者。方才能成為英雄楷模。”
這句話,顯然是在夸贊袁基的。
先是一句話,勾起了袁基心中的不滿。
再一句話,把袁基給高高的捧起。
袁秀看似隨意的兩句感慨,卻字字都說道了袁基的心坎里。
大伯心中那叫一個舒坦,再看袁秀時,仿佛是伯牙對上了鐘子期,找到了知音一般。
見著時機成熟,袁秀乘勢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文書與朱砂筆印。
“給董相國投誠的文書,侄兒已經幫大伯代勞,大伯畫押簽字即可?!?br/> “大伯為家族日夜操勞,其心日月可鑒,如今還望大伯能暫棄私憤,為我袁家子孫大業(yè)考慮?!?br/> 抓住了袁基的痛點,解開了大伯的心結,畫押的事情自然是迎刃而解。
袁基痛痛快快的就在投誠文書上簽上大名,按下了手印。
得了袁基的投誠文書,袁秀心中的一塊石頭也總算是落下了。
袁秀立即開始安排袁家眾人離獄回家。
雖然頑固如袁槐便是放言:“要死在大獄之中。”
不過在看透了局勢之后,這老頑固也不忍袁家一族陪著自己走上絕路,因此對于宗親離開大獄也并未出言阻攔。
………
一番折騰,總算是能夠讓袁秀回去復命了,待抵達丞相府已經是深夜子時。
原本袁秀以為董卓應該已經就寢睡下,就想將這文書交給門口的軍士,代自己呈遞上去。
結果卻發(fā)現丞相府此刻燈火通明,車馬行走。
大門外軍士肅嚴,手中大刀立于身旁,寒光凌厲。
見此景,袁秀心中一驚,想必是有大事發(fā)生。
待等著守門軍校向內通報,不一會就將袁秀領進了內府大堂。
大堂內的情況同袁秀料想的差不多,丞相董卓坐于高堂,身旁立一七尺有余的神俊男子。
那男子手持一桿方天畫戟,眉宇之間凝重一股煞氣,讓人望而膽寒。
袁秀單是一窺其面,心中就不自覺的打了個寒戰(zhàn),這股壓迫比初見董卓時還要強上幾分。
這莫不就是堪有戰(zhàn)神之稱的呂布呂奉先?
袁秀觀望之際,呂布也是順著袁秀的目光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