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芷端了兩碗映山紅粟米粥,叫劉夙在父子吃飯。這是映山村的主食,村民只種粟米和果樹,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修煉上,而且年長者基本已辟谷,并不注重農業(yè)生產。
映山村是花木界的發(fā)源地,兩千多年過去反而是人丁最稀少的地方。這里的靈氣比別的地方少那么一點點,其中的原因就是花木界不是完整的建木,樹干被砍,而伸向更遠處的根系能匯聚更多的靈氣。
建木是溝通天地人神的橋梁,它的根能扎穿虛空自成一界。建木界可以通往任何界,伏羲、黃帝等眾帝都是以建木界為介穿梭洪荒宇宙。在廣漢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枝葉、花卉、果實、飛禽、走獸、懸龍、神鈴等,專家認為,這種神樹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
自從建木的小福地在地球附近的某個維度出現(xiàn),地球的靈氣逐漸被汲取,凡人修煉成神成仙的幾率越來越低。從此仙魔鬼怪遠離人間,各種修煉典籍失傳,《黃帝內經》更是被當做醫(yī)書。張三豐是最后一個修練到真人境界的凡人。新中國建立以后,全國百廢待興,大力發(fā)展科技推翻迷信,是以有“建國以后不許成精”一說。
《黃帝內經》除了醫(yī)學方面其實還有養(yǎng)生和修煉的章節(jié),“移精變氣論篇”講的是運用修煉方法轉變身體精神,改良身體氣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脫胎換骨。如果說“上古天真論篇”是學前教育,那么“移精變氣論篇”就是一年級。
自古至今幾千年,中華民族人才濟濟,發(fā)現(xiàn)《黃帝內經》秘密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只可惜地球靈氣漸稀,多數(shù)人空對寶山而不得入,實在可惜可嘆!
正午陳理上完課,飄飄然走進竹屋。
劉夙在立即“砰砰砰”跪下磕頭道:“謝謝陳叔叔救我爸爸!夙在以后一年三節(jié)給你送節(jié),買酒買肉,養(yǎng)老送終!”劉夙在情之所至發(fā)自肺腑,在他小小的世界觀里這是最好的回報。
劉父在聊天中知道陳理是有大能力者,當即掙扎起身也要下拜。
陳理見狀忙說道:“劉大哥不必多禮,華佗先生雖然是外科圣手但你還要靜養(yǎng)三天方能痊愈。你好生躺著?!?br/> 其實陳理六百多歲,劉夙在父子叫祖爺爺也不為過?,F(xiàn)在輩分顛三倒四,好在陳理修煉《黃帝內經》心胸極為豁達并不計較。昨晚陳理發(fā)現(xiàn)神丹被劉夙在吃了,也只一瞬間就平復。
劉父擔心老婆安危,但也無可奈何。他心中更有諸多疑問,也難以想到怎么稱呼陳理,便問道:“恩公,您可是‘陳友諒’漢王的次子‘陳理’?我雖沒什么文化,不過歷史還是了解一些…”
“你怎么知道的?”陳理大驚失色,不禁對劉父刮目相看。
當年陳天子改造花木界之后,所有進來花木界的人都安居樂業(yè)沒有再返回地球,只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東晉有一個誤入花木界桃花源村的漁夫被陳天子以大法力挪移回地球家鄉(xiāng)。
陳天子以“孝”治界,以《黃帝內經》治人,秉持“清靜無為眾生平等”理念,所有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盡管映山村所有的村民都知道陳理是皇太子,不過平日里都以“老師”稱之。也知道煥芷是郡主,平日里也都是“小仙女”“小漂亮”“小煥芷”這樣叫。至于陳理為何會是花木界皇太子,那也是幾百年前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