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guī)定“婚“的程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親迎,也稱“六禮“,即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jié)。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于《禮記?昏義》
六禮自從周代確立后,一直沿用至今,雖然朝代更替,有所改變,但是大體還是差不多的。不過后來多了一項內(nèi)容,那就是相親。嚴格說起來相親屬于納采的范疇。這不知是多少人努力抗?fàn)巵淼慕Y(jié)果。總不能你媒人來了一張嘴嘚啵嘚啵一通說就把辛苦養(yǎng)大的閨女給嫁出去吧?也不能你媒人嘚啵嘚啵半天就娶一個媳婦進來吧?總得讓兩個人湊一塊互相看看,雙方家長見見才行啊。萬一說好了等結(jié)婚上花轎了你給換人了咋辦?(以前很多古裝電視劇有類似內(nèi)容)
相親的形式各地并不相同但又大差不差。
在這九寨山里相親就是全家出動,先是男方出動有嫂子嬸子陪著男青年的相親隊伍去女方家,女方家全家作陪。等相中了女婿,再由女方家哥哥叔叔的帶著女方去男方家,男方全家作陪。
在貧窮的地方,家里人多就成了優(yōu)勢。后世拼爹,現(xiàn)在拼哥。哥哥兄弟多了的姑娘嫁到男方家里不受欺負,娘家人多腰板硬。
大約上午十點鐘,浩浩蕩蕩的相親隊伍進了胡家村。胡家村的媒婆厲害,一下子整了三家相親的湊到今天。
“為毛非整到一天?這年頭也興舉辦相親會?”胡一舟心說
“楊家村的楊老先生說了,今天是黃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兇忌,萬事如意。過了今天就沒好日子了,要有就得等明年了。老嫂子多擔(dān)待,我待會兒還得去別家,這個就是我給你說的趙家村的趙二狗,他是家里獨子,這兩位是他嬸子。他嬸子這位就是胡大娘,這是胡翠花,那是他三個哥哥跟嫂子。你們先聊著,我去別家看看?!?br/> 媒婆很忙,嗓門很大,嘴皮子很利索,腿腳還很靈便,那速度,嗖嗖的,都趕上大奔了,幸虧山里人不裹腳。
胡老根,咋就沒人介紹我?
“他嬸子,別在這兒站著了,咱屋里坐”胡大娘熱情招待。
“這位,是俺家老頭子,這是他大哥大嫂,這是他二哥二嫂,這是他三哥三嫂。他三哥剛從戰(zhàn)場上回來,殺了幾十個日本鬼子?!焙竽镞呑哌吔榻B。
胡一舟這才明白過來為毛叫自己穿軍裝。這是撐場面啊,家里哥哥上過戰(zhàn)場殺過人,誰敢欺負他妹妹?
“這就是他們都說的那個抗日英雄胡周啊?好樣的,是咱山里的爺們!胡英雄,有空去俺們村里坐坐唄,俺家里那倆小子都想跟你學(xué)功夫呢?!壁w家二嬸子眼冒星星,立馬路轉(zhuǎn)粉。
“這倆是胡英雄的孩子吧,這丫頭長得真漂亮,長大了一定是個大美人,這小子真敦實,長大一定像他爹一樣是個大英雄”趙家二嬸子還在滿口夸贊。
趙二狗內(nèi)心獨白“二嬸子,俺是來相親的,俺要看翠花……”
“這是俺們家小翠兒。小翠兒從小就跟他三哥最親。翠兒,給他嬸子倒水”都進屋里坐下后,胡大娘繼續(xù)拿兒子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