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二月初。
濮陽城對岸,有一道綿延百里的長堤,名曰“金堤”,乃是漢朝時修筑的石堤。
但再固若金湯,在黃河水年復一年的沖擊下也有破綻,如今金堤右岸就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那里名為“瓠子”,位于黃河轉彎處。漢代決河,九次有五次與它有關。漢武帝也曾發(fā)動數(shù)十萬人搶修,沉白馬玉璧于河,命令文武百官及隨從,都去負薪背柴,參加塞河??蓵r過境遷,瓠子口的竹排竹筐朽壞,加上極端氣候越拉越多,終于導致了王莽年間的決口。
如今大河改道,向東濤濤而去,只徒留金堤佇立在原處,周邊皆是旱地。
向子長手下的河內民夫們,就靠在金堤下躲避太陽。
河內的戶籍制度做得不錯,他們這些因受赤眉所害,毅然應募入伍的人,地方官府會優(yōu)先貸給種子,眾人感激皇帝之余,只擔心家里的老弱婦孺能不能將繁重的春耕干下來。
至于在軍中立功受賞?眾人慢慢地沒這指望了,魏軍不比當年,內斗得厲害,明面上在第五倫麾下鐵板一塊,實則各個系統(tǒng)都暗地里挑肥揀瘦呢。這次大戰(zhàn),冀州系、司隸系、馬援系湊在一起打,偏將軍想掙雜號,雜號指望重號,重號將軍呢,保不準還想混一個“國公”當當。所以上層請戰(zhàn)頗為積極,尤其是打順風仗時,更是誰也不讓誰,隸屬于太守馮勤的河內民夫們只能跟在最后,屁都撈不到。
“更何況,禍害吾等家的赤眉賊,皇帝說不打就不打了,這算什么?”
有人嚼著后方送來的干糧嘟嘟囔囔,他們仇視的目光看向金堤的另一側,一群赤眉俘虜在官兵看押下,也在那干著苦活,皆是城頭子路部下。河內人記著自家被搶的經(jīng)歷,想過去找不痛快,卻被官員堵了回來,故而心中多有不忿。
聽說其他地段也有民夫與赤眉俘虜斗毆之事發(fā)生,官吏一般是拉偏架,民夫占上風時不去管,赤眉俘虜要反敗為勝才去制止,但民夫們頂多踹幾腳,揍幾拳,還是覺得不解氣。
“只讓彼輩做苦力,太心軟了。”
“依我看,應該全捆了沉河里!說不定沉了他么,大河水就不鬧了?!?br/>
“向甲長,你說是與不是?”
向子平不曾言語,但心里只覺得,魏國皇帝果然沒受過和他們一樣的苦,靠著凌洪擊敗城頭子路后,竟將其收編,盡管城頭子路收募完舊部就被軟禁,只作為馬骨,但營中傳言,說皇帝會給他封官云云……
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這句話果然放在什么時候都不過時。
就不怕寒了魏地、河內人的心?他們才是冒矢石,流血汗,為皇帝征戰(zhàn)天下的主力軍啊,莫非第五倫不僅想做魏地人的皇帝,還想當赤眉、流寇的皇帝?
對第五倫,他們感激歸感激,抱怨歸抱怨,反正眾人也死了“得戰(zhàn)功”的心,只想趕緊干完活打完仗,回家還能趕上農(nóng)事。
這時候金堤上的鑼響了起來,是保長來催促了:“這都吃了半個時辰,日頭也沒那么辣了,里閭中的驢也不敢這么歇啊?!?br/>
眾人只能從陰影下起身,匯入了運送木材、門板的大軍中——他們的主要任務,便是在瓠子口修一道浮橋,因為可以借助金堤,能省很多麻煩。
來自河內的船只,在瓠子口用繩索連在一起,向子平他們則帶人將木頭、門板搭在船上。
原來,進入二月份后,濮陽城的赤眉軍主力忽然就往南撤走了,魏軍高層推測,他們是要逃跑!
看來,赤眉軍還是發(fā)揚了善走的傳統(tǒng),跳出這個第五倫、馬援設在河濟之間的包圍圈,既然西、東、北皆被魏軍借地勢堵死,那就只能向南,南邊一馬平川,從陳留到定陶,是寬達三百里的平原,唯一的阻礙便是濟水,但濟水相比于黃河,便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了。
第五倫決意帶著冀州、河內兵追擊,與馬援配合,在濟水邊打一場大會戰(zhàn)。
民夫們也是吃太飽了,扛木頭之余,嘴上也不閑著:“濮陽不是也掛上五色旗,光復了么?怎不讓濮陽人也在南岸搭浮橋,起碼能快一天!”
向子平雖是文士,但平素在家里也是會下地干活的,體格并不差,將一塊木頭放到肩上道:“或許是怕濮陽人中,還有赤眉細作?!?br/>
聽說樊崇的赤眉主力,也有不少是東郡人,靠口音識老鄉(xiāng)這一套根本不管用,濮陽人乏食,希望也能參加“以工代賑”,但第五倫卻讓官吏約束著他們,只修繕城防,糧食由舟船運入城內,派駐一旅之兵,不準任何人私自出入城郭!
連最忠誠的官員,都覺得第五倫是否謹慎過頭了?直到二月初四日那天,才證明這戒備并不多余!
這一日,浮橋已基本完工,明天一早就能讓大軍渡過來了,民夫們第一批渡了過去,在黃河南岸扎營。
累了多日后,眾人鼾聲如雷,只有向子平翻來覆去睡不著,念著家里的侄兒、外甥們,反側之余有些內急,鉆出草棚想去撒泡尿,不料才解著腰帶,就猛地聽到一陣尖銳的號角與鼓點!
他嚇得連尿都顧不得撒,一個激靈就跑回草棚,踹醒眾人。
而王保長連衣裳都顧不得穿,光著膀子就來吆喝眾人。
“快跑?!?br/>
“赤眉賊殺回來了!”
……
即便散布到三十里外的斥候早早發(fā)回警告,但等南岸的民夫在一片慌亂中被集結起來,倉促跑到浮橋上時,依然能聽到赤眉前鋒的喊殺。
他們點著火把,一邊吶喊,一邊揮舞簡陋的刀劍,不顧一切地沖向岸邊。
因為浮橋半夜才修好,魏軍渡河過來的人不多,濮陽城有一旅,在短暫的猶豫后,還是選擇緊閉城門,不動如山。
至于城外的一旅兵、一旅民夫,則因示警及時,趕在赤眉殺到河邊時,上了浮橋,匆匆向大河北岸撤離。向子平他們也被夾雜在這混亂之中,他的目光死死盯著北岸的魏軍大營,現(xiàn)在只怕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