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既無處事經(jīng)驗,也無理政本領(lǐng),所以國家大事由首輔霍光處理,“帝年八歲,政事一決于光”,霍光成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的風(fēng)云人物。
因霍光大權(quán)獨攬,與很多大臣結(jié)怨。左將軍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不和,多次設(shè)法陷害霍光。
公元前81年,霍光在長安附近檢閱羽林軍,并將一名校尉調(diào)入自己府中,上官桀乘機造了一封燕王劉旦(劉弗陵兄)的信,派人冒充燕王的信使,送給劉弗陵,說霍光有謀反之心。第二天,霍光進宮朝見劉弗陵,得知這一消息,嚇得伏地不起。
霍光又在裝逼,演技的確不錯,相信職明的劉費陵也看出來了。
劉弗陵卻說:“你檢閱羽林軍,調(diào)用校尉都是最近的事,長安離北方距離那么遠,燕王怎么能這樣快就知道,即使能知道,寫好信送到長安,也不能這樣快,再說,你真的有心謀反,也不用靠調(diào)用一個校尉。所以,足證明這信是假的,有人想陷害你大將軍。你不必害怕,請起吧。”霍光和眾大臣聽了,無不佩服劉弗陵年少英明。
不久,上官桀又伙同御史大夫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勾結(jié)燕王劉旦密謀殺霍光,廢劉弗陵,由劉旦即位,霍光偵知這一陰謀后奏告劉弗陵,劉弗陵立即命田千秋發(fā)兵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迫使劉旦自殺,避免了一場政變。而這時的劉弗陵年僅十四歲,能夠成功處理此事,頗讓人稱道。
后人評價說:“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高祖、文、景俱不如也?!?br/> 劉弗陵沖齡即位,按漢武帝送給霍光“周公背成王”那幅畫的意思,是讓霍光學(xué)“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返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等劉弗陵長大后立即歸還權(quán)力,急流勇退。
然而到了“元鳳四年……帝加元服”,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開始戴冠的儀式。日本泛用(古代日本武士元服之后被視為成年,一般13到16歲),始于中國古代,如《儀禮》的《士冠禮》的始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中國古代通常稱為“冠禮”與“笄禮”。這時皇帝已經(jīng)成年理應(yīng)親政,霍光仍不肯放權(quán)。
權(quán)力是個怪東西,總讓人為之去折腰,去追求,去捍衛(wèi),作為權(quán)臣如此,作為帝王更甚。劉弗陵年幼時,霍光“初輔幼主,政自己出”,這無可厚非,也是漢武帝的遺命和囑托。
隨著時間推移,劉弗陵成長成人,必然想收回權(quán)力,霍光仍不歸政,這就說不過去了。
念及霍光還算忠于漢室,更忌憚其在朝中的根基和勢力,劉弗陵自知斗不過霍光,這讓心氣和天賦極高的劉弗陵感到很憋屈,心理上的壓抑,久而久之帶來身體上的疾病。
劉弗陵的身體健康在18歲時已經(jīng)開始拉響了警報。不過這時候應(yīng)該還不嚴重,小毛病而已。
霍光專權(quán),除了限制劉弗陵權(quán)力之外,連宮闈之事也橫加干涉。十二歲時,劉弗陵大婚,立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之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孫女,年僅六歲的上官氏為皇后。拋開諸多人情因素,這終究是一樁政治婚姻,也是上官皇后被冷落的根源所在。
后來,上官桀父子密謀造反失敗后被霍光誅殺,夷滅宗族,牽連甚廣,皇后因為年幼且是霍光外孫女未被廢黜,但經(jīng)此一變,劉弗陵對皇后越發(fā)冷落,已經(jīng)透漏出了對霍光的不滿。
上官皇后居后宮之首,霍光出于私心,為了讓外孫女獲得專寵,增加懷孕幾率,以皇帝有病為借口,不許后宮諸妃嬪進御。陪皇帝睡覺,替皇帝傳宗接代,成為皇后一個人的專利,其他妃嬪一概靠邊。
為了確保上官皇后專寵受孕,防止劉弗陵隨意與其他宮嬪云雨,霍光干脆玩了手絕的,“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绔,多其帶”。窮绔,類似于現(xiàn)在形制的褲子,即開襠褲;多其帶,即多用絲帶纏繞。對于窮绔,顏師古稱:“窮绔有前后當(襠),不得交通也。”這樣一來,劉弗陵連男歡女愛之事也不得隨心所欲。有花不能采,有欲不能泄,每天只能和那位毫無感情甚至厭惡的上官皇后背對背,劉弗陵的心境和處境可想而知。
劉弗陵18歲已經(jīng)夠小了吧,可是上官皇后更小,只有十二歲而已,你想想,一個18歲的成年人和一個只有12歲的女娃兒天天睡一塊兒,即使他的精子尚未出現(xiàn)嚴重問題,那也得人小皇后有成熟卵子可配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