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會結束,參加了表演的演員全部上臺謝幕。
別看這一桌子的人都是小有名氣的歌手,可這次春晚他們并沒有任何的節(jié)目,來到晚會現場純屬是為了湊熱鬧。
打了聲招呼,這些歌手紛紛給他留下了尋呼機號碼,許諾看了一眼紙條上的號碼和對應的名字。
尋呼機又叫bb機,許諾依稀記得,上一世還在孤兒院的時候,曾經見到院長和老師都用過這個東西。
來了電話會bbbb的響個不聽,隨后上面會出現一些簡單的數字內容,更多的還是需要馬上找到固定電話給呼叫自己的人撥打回去,方便聯系。
等他長大以后,bb機似乎瞬間就消失了一般,取而代之的就是手機了。
沒想到這一世,自己還會見到這樣的老古董,看來這幾天自己也得買一個。
許諾將紙條揣到口袋里便跟著費祥一起上了臺。
找到一個適合的機會,許諾悄悄的湊到了某人身邊。
謝幕結束,許諾急忙表達了自己對她的仰慕,沒想到兩人還是校友,只是對方比他高出好幾屆。
兩人寒暄幾句,混了幾張官方合影。
就這幾張握手的合照在未來的某一天,將會被賦予巨大的價值,足夠許諾在任何場合吹一輩子牛皮的了。
重新回到化妝間,許諾脫下禮服交還給費祥。
費祥當然沒有要,笑容溫暖,“送給你了,留個紀念吧?!?br/> 這一套禮服確實值得許諾收藏起來,所以他也沒有再次想要歸還的意思,點點頭收下了這份紀念禮物。
今天是除夕夜,每一個國人都知道這一天意味著什么,收拾利索后便互相打了聲招呼便各回各家去過團圓年了。
晚會有專車接送,大客車上都是當晚的工作人員,大家都在探討著一個話題,那就是許諾唱的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
許帆坐在他的身邊,一臉自豪的看著他,“老弟,這回你真的紅了?!?br/> 果然如許帆說的那樣,第二天大年初一,各種報紙鋪天蓋地的宣傳著1987年春晚的成功,而其中最耀眼的,關注度最高的表演者就是許諾。
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燒了整片大地。
睡眼朦朧的許諾被姐姐搖醒,走出自己的臥室,他驚呆在那里。
他們家本就不大的客廳,聚集了多家媒體機構的工作人員,各種攝錄設備搭建在周圍。
再看父母坐在角落一臉無奈。
見許諾出來,其中一位年輕的女記者眼疾手快直接沖了過來,由于沖的太猛差點扎到他的懷里。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br/> 女記者也感覺有些唐突。
許諾將她扶穩(wěn),抿嘴微笑,“沒事?!?br/> “許諾你好,我是新華社的記者,我們想邀請你做一期專訪,不知道你方便嗎?”
女記者的話音剛落,其他的記者也都沖了過來。
“我們是燕京早報的。”
“我是人民日報......”
“環(huán)球時報......”
“你好,我是大飛馬經。”出門打車,你走錯片場了。
許諾心里清楚,別看這些都是這個報社那個報紙的,可在80年代他們都是當下最主流的媒介,全國人民都關注的信息通道。
80時代沒有互聯網,電視也沒有做到完全的普及,大部分老百姓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單一,只有報紙和收音機或者是村口大喇叭,而很多人更是把看報紙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各種日報晚報都會訂購,所以報紙在當時的影響力無法比擬。
面對著蜂擁而來的記者朋友,許諾大喜,自己真的火了。
“大家不要著急,稍等一下,我這個形象有點不妥吧,讓我去簡單收拾一下。”
聽到他這么說,眾人才上下打量他。
睡眼朦朧,頭發(fā)凌亂,一身普通還有些發(fā)舊的睡衣。
大家理解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