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那馬大昌和馬金玉,本都是馬家坳人,兩家不但是鄰居,嚴(yán)格算起來還算是親戚。
馬金玉的母親去世得早,還多虧鄰居馬大昌家?guī)头?,馬金玉才得以活了下來。
而那張長榮本是他們鄰村人,因為讀過書,所以被安排在了鄉(xiāng)村小學(xué)當(dāng)了一名老師,也就是過去我們所說的民辦教師。
因為馬家坳離小學(xué)比較近,所以兩人結(jié)婚以后,張長榮就搬到了馬家坳,在馬家坳安了家,那時候馬金玉家里已經(jīng)沒什么人了,加上那時候不正之風(fēng)剛過去不久,很多事情得以平反,老師還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于是村里一合計,張長榮也算人才,于是按照人頭,也給他分了地,正式算是馬叫坳人。
不過張長榮自認(rèn)為是讀書人,家里農(nóng)活什么的基本上都落在馬金玉身上。
而作為鄰居的馬大昌自然也經(jīng)常幫忙,一來二去,兩家關(guān)系更是親近。
不過那時候大家都窮,土里刨食,一年到頭下來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想要有盈余娶妻生子,基本上都是不切實際。
有句話叫窮得叮當(dāng)響,那最少口袋里還有兩個子,馬大昌那是窮得響都不響。
馬大昌聽人說去南方人日子過得好,遍地都能掙到錢,于是起了南下的心思。
不過家里老母親身體不太好,想著讓張長榮夫妻倆幫忙照顧一下,畢竟兩家相交多年,張長榮又是老師,文化人,所以對他們很是放心。
張長榮夫妻倆也是一口答應(yīng)。
于是馬大昌跟人南下,但是南方哪里有他想象的那樣好,開始的時候,差點去要飯,就這樣一直過了三四年,日子才稍微好了些,掙了些錢,于是起了回鄉(xiāng)的心思。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才幾年沒回,老娘沒了,家也沒了,變得破敗不堪。
而隔壁蓋了新房子,還占了他家不少宅基地。
張長榮夫妻告訴他,他老娘因為去村里的井中挑水回來摔了一跤,然后人就不行了,沒過幾日人就去了,喪事還是他們夫妻倆幫辦的。
至于占了他家宅基地的事,是因為蓋房子的時候,蓋房師傅給搞錯了位置,他們自覺有錯,所以想給馬大昌二十塊錢補償他。
他們夫妻倆說得滴水不漏,甚至還好酒好菜招待他一頓。
但是馬大昌在外面這幾年,經(jīng)歷了人情冷暖,再也不是過去村里那個憨厚敦實的小伙子,覺得這事有點不對。
于是接下來的日子,在村里打聽了一番。
一個村,都姓馬,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自然也不瞞他,畢竟張長榮一家才算是外姓人。
從同村人口中得知,張長榮夫妻倆對他老娘很不好,別說照顧了,因為是鄰居關(guān)系,平日里一點小事,就指桑罵槐,破口大罵。
雞吃了自家麥子,狗門前拉了泡屎都能引起一番爭吵,甚至打著馬大昌囑托的幌子,經(jīng)常去他家占點小便宜。
開始的時候還有所收斂,但是馬大昌一去不回,他們也變得越發(fā)猖狂,也越發(fā)明目張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