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無意中聽到鄭宸妃與鄭彬的談話,再經(jīng)過與鄭彬、鄭宸妃的交談,堅定了他的決心。
那就是借著此次封賞陳昱,將他收為己用。
第二日,早朝如期召開。
御史張鐸上奏,諒山府知府范石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偏袒豪紳、誘發(fā)民變等七條罪狀。
黎利聽了大怒,喝道:“這個范石是怎么搞的?怎么能出現(xiàn)民變呢?”
范石是范文巧的同鄉(xiāng),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他擔(dān)任諒山府知府,也是范石力薦的。
此時,御史張鐸彈劾范石。范文巧自然要為其辯駁,他說道:“啟稟皇上。諒山府與大明相鄰。這里居住著很多從大明遷移過來的百姓。這幫人心思活絡(luò),見異思遷。我懷疑是大明那邊煽動這幫人鬧事。皇上,不得不防呀?!?br/> 陳元捍說道:“皇上。范大人說得很有道理。邊境地區(qū)的確不好管理。只是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偏袒豪紳這些事情,也都是大明那邊挑撥的。難道咱們范知府心屬大明了?!?br/> 陳元捍說范文巧話有道理時,在場的人都很奇怪。這兩個不對付的人,怎么開始開始為對方說好話了。
可是陳元捍話鋒一轉(zhuǎn),順著范文巧的話,繼續(xù)進行推理。竟然將范石推成了叛徒。這就把事情整大了。
范文巧豈能不明白陳元捍的用意,他只好說道:“范石也許是迷了心智,犯了錯誤。但是他是忠于大越,忠于皇上的,絕不會叛國的。”
既然范文巧都這么說了,黎利也不想做絕,他說道:“范石既然已經(jīng)不適合在諒山府干了。那就讓他回來吧。先閉門思過一年,罰俸一年?!?br/> 這么做,已是顧忌范文巧的感受了。畢竟范石在自己建立大越王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罷免了范石的諒山府知府之位。就得有人補上來。作為與大明相鄰最長的府,重要性可想而知。
幾位重臣紛紛推薦了自己認(rèn)為勝任之人。既有文臣,也有武將。
黎利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應(yīng)該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文武雙全之人。
因為諒山府位置太重要了。不僅要將境內(nèi)治理好,還得會處理與大明的關(guān)系。如果發(fā)生沖突,能夠及時進行防守。
幾位大臣所推薦的人選,要么是善于內(nèi)政管理,要么是善于邊境御敵??墒嵌呒嬗兄模瑓s沒有。
陳昱此次主動調(diào)撥糧食賑災(zāi),無疑獲得了黎利的好感。昨日的幾番談話,也使他決定要重重賞賜陳昱,將他收為己用。
此次諒山府知府空缺,黎利突然想讓陳昱擔(dān)任。據(jù)黎春的密奏,陳昱自己就有三百人的貼身衛(wèi)隊,人手一只火銃,威力巨大,戰(zhàn)斗力極強。
可以說,陳昱是諒山府知府的不二人選。
想到這里,黎利說道:“諸位愛卿所選之人,都很好。但是他們只是一方面勝任,要么是文,要么是武。在我看來,諒山府是大越與大明的交界地帶。應(yīng)該派一名能文能武的人擔(dān)任比較好。我認(rèn)為,陸那縣的縣令陳昱可以擔(dān)任此職?!?br/> 黎利話一出口,引起了一片嘩然。雖然陳昱做了幾件驚動朝廷的大事,建造交易場所,研究雜交水稻,修建道路,調(diào)撥賑災(zāi)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