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特河谷,在劉稷的印象里,早已被新興的城區(qū)建設所覆蓋,特別是聯接兩國的華巴公路通車之后,帶動了這一片的經濟發(fā)展,反而現在看著,就像一個與世隔絕,未經任何開發(fā)的小山村。
片片田野散落其間,翠綠色的秧苗給人以無窮的希望,身著各種民族服飾的農夫們走在田壟之間,走走停停、說說笑笑,用得是雙方僅能聽懂的幾個詞語,但并不妨礙他們的交流。
不過是大唐五年統(tǒng)治的成果,如果給他們五十年呢?華夏的語言、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將成為唯一于世的標準,就如同安西四鎮(zhèn)的現狀一樣。
這便是漢文明的影響力,幾千年來,一點點地浸入土地、人心,將華夏帶上了一個又一個顛峰。
帶著這種感觸,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走到了一片灘涂上,腳下踩的是光滑的鵝卵石,清徹的河水潺潺流淌,風中帶著一絲來自于雪山的冰涼,令人心曠神怡。
“五郎,現在沒有旁人在,你可否說說,在吐蕃人那里,你還打探到了什么?”一個聲音募得響起,他從河水中收起腳。
被帶到這里來,又不使人跟著,劉稷就知道,封常清想要問什么,而這正是他在那個帳子里大言不慚的原因。
如今是天寶十一載,離著那場變亂只有三年了,如果只是收斂鋒芒,自保當然不難,可是做為一個熟知歷史的后來者,怎么能甘心。
轉過身,看著對方探究的眼神,他慢慢走過去,用平靜的語調說道:“消息正如楊鵠子所言,并無出奇之處。”
“那就是楊二同你說了什么?”
楊預,他會知道什么內情?劉稷不認為,在當時那種條件下,對方還能有所隱瞞。
“公無須出言試探,我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至于旁的,不過見微知著、管中窺豹罷了?!彼紫然卮鹆藢Ψ叫睦镒畲蟮囊蓡?。
“地圖之法,得自于胡人,據他們所言,是從極西之地傳來的,大食、拂林,俱有此畫技,小子不才,只學到了些許皮毛,若是假以時日,還能更加精進。”
封常清不禁默然,讓他不解的,不光是語言的激進和某些奇怪的舉動,此時站在他面前的劉稷,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完全說不清原因。
“公以為,王中丞薨逝,誰可代之?”
他被劉稷接下來的問題驚到了,一時間竟然有些措手不及:“你怎知......”
“公忘了么,方才屋中,是你的親隨親口所言。”
“那也不能公然宣之于口,須知軍中自有法度,這件事你既然知道了,就當爛在肚子里吧?!彪m然這么說,封常清卻沒有制止他的問題,在如此敏感的時期,放眼軍中,也只有這個小子,能同他談起了。
“王公歷事不到一年,又身兼兩鎮(zhèn),正值新敗之際,收攏人心、安撫四夷,都費盡了心神,換做旁人,也難有他做得好,只可惜天不假年啊?!?br/> 王正見是怎么死的,史書中沒有記載,就連他的事跡,都只能從別的史料中探出一麟半爪,不過此時看封常清的語氣,似乎頗為心服,劉稷相信,他不需要在自己面前裝模作樣,于是認真地聽他繼續(xù)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