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想來,弘光帝其實和崇禎在某些方面很像,崇禎登位之初,除掉魏忠賢的那一番運作,后人也是拍案叫絕。
同樣的,弘光帝朱由崧在奪得帝位中使的手段,絲毫不差,因為他除了頂著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名頭之外,根本沒其他優(yōu)勢。
掌握話語權(quán)的東林黨、史可法以及馬士英都不看好他,已經(jīng)將他剔除,正在謀立血統(tǒng)偏遠(yuǎn)的潞王朱常淓。
于是,朱由崧不再耽擱,果斷搶先出手。
他下手也非常準(zhǔn)確,繞開那些大臣,直接求助掌握兵權(quán)的幾大軍閥,一錘定音,干凈利落的將帝位搶到自己手中。
逼得那些不支持他的大臣出盡洋相,投靠的投靠,出糗的出糗,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
一個蠢笨的人不可能有這種手段和魄力的,說明這家伙其實聰明得很。
可是,坐上皇帝寶座之后,這家伙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幾乎沒想過好好經(jīng)營南方這個新政權(quán),醉生夢死的過一天是一天。
一直等到清軍打到家門口了,這家伙在頭一天晚上還有心情召人進宮唱曲兒。
凌晨之后才實施出逃,而且瞞過了所有人,天亮后,百官入朝才知道他逃離了南京。
從這些事跡可以看出,其實這家伙心思很慎密,心中也清楚得很。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根本無法穩(wěn)定南京政權(quán),無法建立一個像南宋那樣的政權(quán)。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在最后關(guān)頭好好享受放縱一番。
別像先帝崇禎那樣累死累活,最終也只是得了個家破人亡,亡國之君的名頭,這又是何必?
以己度人,崇禎可能是從沈浪這里聽到了弘光帝的事跡,猜測出了朱由崧如此不作為的原因,才沒有生起希望吧。
而那時的崇禎,可就不止背負(fù)一個亡國之君的名頭了。
起碼他留在京師與國共存亡,還搏了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好名聲。
可一旦他帶著家眷逃到南京,最終還是導(dǎo)致亡國,那名聲就臭完了。
留在北方的那幫人,肯定會一股腦的將導(dǎo)致明亡的結(jié)果全部推到他崇禎頭上。
而且,李自成入京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開城門跪迎李闖。
你朱家子孫都不要大明了,我們這些外人憑什么幫你死守朱家江山?
所以,骨子里充滿血性的崇禎是不可能丟下京師帶著家眷逃到南方的。
通過強硬手段逼著那幫大臣遷都也不可能,通過和平商議更會被噴成狗屎。
如今看來,崇禎看似還有遷都的一條路可走,其實這是一條死路。
看到崇禎這般絕望,沈浪也有些絕望了,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
沈浪的腦海迅速翻轉(zhuǎn)起來,突然,他悲呼一聲,
“陛下,大明不能亡啊,現(xiàn)如今能拯救大明的,就只有您哪?!?br/> 崇禎被沈浪這一聲悲呼嚇了一跳,隨即回過神來。
心中的苦悶無處發(fā)泄,他三步并著兩步來到沈浪身邊,大聲質(zhì)問道:
“朕難道不想拯救大明嗎?自登基以來,朕絲毫不敢懈怠,兢兢業(yè)業(yè),時刻想著重整朝綱,中興大明?!?br/> “可如今,大明境況每況愈下,危亡在即?!?br/> “是你告訴朕大明只有不到一年就要亡國了;是你告訴朕,朕信任的那些人大多是誆騙朕的庸才;是你告訴朕那些人大多心中根本沒有大明,只盼新朝建立為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