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江流過易華山的山腳下,彎彎曲曲的繞過易華山、少華山、太華山,山脈之間的沖擊平地不斷的吸引了山外的人來此定居。數(shù)百年后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灣村,村里的最大的一戶易家是最早來此定居的一批人,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了,據(jù)說易家祖先在易華山里曾遇見仙人指點后在河灣村開設(shè)了祠堂,延續(xù)下來近十代人
其實留在村里的人一般只有兩條出路,有本事的人都外出做生意謀生,剩下的就只好在家鄉(xiāng)務(wù)農(nóng)。易家老太爺有兩個兒子,文不成武不就,倒是做生意和種地是一等一的好手,兄弟兩人這幾年專收村里的雜糧。易大河灣縣城利開了家雜糧鋪,易二負(fù)責(zé)運糧。幾年下來雖說不是盆滿缽滿,但也多有盈余。
家里賺了錢了,老爺子開心之余也有了想法,雖說從商賺錢不差,但骨子里還是被別人看不上眼。索性之下花錢蓋了房子在村里辦了私塾,還請了位城里的落魄秀才來教書,希望家里能夠有朝一日出個讀書人。
本來鄉(xiāng)下人肚里沒墨水,起的名字都是貓兒,狗子的。夫子來后第一件事就是給兩個孫子改名字,大房無男丁,二房兩孫子,大的起名叫易天,小的叫易群。
夫子剛來的時候易天都還是很勤快,讀書寫字都比較上心,但自從前兩天大病一場后易天的行為就有點怪,期初嘴里犯渾總是說些莫名其妙的話,家里急了,老太爺更是找村里的王神婆討來些神仙灰合著水給孫子喝,一天下來倒也恢復(fù)了,自此之后易天就有點不愛和人說話,沒事就躺在院子的稻草堆上對著天空發(fā)呆。
易天病好后還是要上學(xué)的,可人就像是變了個樣之前的好學(xué)勁兒都沒了,現(xiàn)在每天弄得私塾雞飛狗跳的,課堂上作業(yè)不做,下課捉弄下同窗,放學(xué)在村里和人斗狗,回家后還到河里去抓魚,久而久之夫子也沒了信心。
易天對做學(xué)問沒興趣,但總是纏著夫子問這問那的。幾天下來總算是了解了腳下的這片土地,原本屬于東江國、慕山城、河灣縣下的河灣村。
從易老爺子嘴里倒是聽說有些仙人的傳說,在背靠河灣村的易華山里百來年前有仙人出沒。修仙是易天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向往的事,但也只能想想而已,緣分不到,一切無所從頭說起。
聽者有意,自打那天起易天就不斷的找村里老一輩的問山里神仙的事,村里那些閑的蛋疼的老頭發(fā)現(xiàn)有這么個聽眾,也都開始瞎扯起來,什么神仙飛天遁地的,在山里神出鬼沒,有一出沒一出的,搞得易天都不去私塾了,整體在村里找老人嘮嗑。
易老爺子看在眼里也是急得慌,急忙和易二商量,大孫子是不是病傻了,該問王神婆家再討點神仙灰,上次的藥效不夠,這次要用足量。
易天喝過幾次神仙水后老實了,也不再問神仙的事了,每天都悶在家里,連門都不出了。這下家里人更沒辦法了,易老爺子想叫王神婆來做場法式,驅(qū)驅(qū)邪保佑子孫平安。易天在門背后聽到后,第二天就出門了,該上學(xué)就上學(xué),每天還是那些事,就是眼神中總藏著些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