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虛實(shí)相生
王禪騎在馬上,有些憂心。
三里前面一條小河,過了小河就該是吳越的邊界了。
孫明的五百甲士已按王禪的安排,全部布置妥當(dāng)。
王禪并不需要五百甲士送到邊界,相反五百兵甲送吳國使臣之事應(yīng)該早已傳至越國,所以此時(shí)隱藏正是虛實(shí)相生之理。
越國只知吳國派出五百甲士,卻沒有親眼目睹,這也為夫差駐兵邊界打下埋伏。
而且依王禪估計(jì),越國自然也會派兵來迎,而且其數(shù)量可能難與估計(jì)。
所以縱然是五百吳國甲兵同出,與對面的越國兵甲來說,也相形見拙,所以還不如藏身邊界,反讓越國疑惑。
孫明身后還有二十個兵士,護(hù)衛(wèi)著六輛馬車。
王禪一看,微皺眉頭,抬起右手一揮,示意車隊(duì)停下。
王禪跳下馬車,走到第一輛馬車前輕聲說道:“勝玉公子,蝶兒,還請你們一起馬車,小子要重新安排坐位?!?br/>
勝玉與化蝶一聽,知道王禪有鬼主意,當(dāng)然也知道是為了她們的安全,所以兩人也都跳下馬車。
只有伯否坐在車內(nèi),卻不明所以,也不敢下車,還以為發(fā)生什么事了。
緊接著,其它五輛車內(nèi)的奴仆、侍女,也都紛紛走下馬車。
王禪先讓這一眾人與勝玉、化蝶混在一起,再重新上車。
如此一來,六輛馬車也難與分清勝玉公主倒底坐那一輛車了。
王禪一笑,趕到第一輛車上,換過馬夫道:“這位大哥,現(xiàn)在我們就換一換位置,此地到越都,就都由我來趕車吧?!?br/>
王禪說完,又跟孫明與趙家兄弟交待幾句,并且王禪也從馬夫頭上換了頭巾,把額頭包住。
原本王禪平時(shí)也穿著樸素,這樣一換,再把劍置于身后藏起,遠(yuǎn)看還真像一個馬夫。
而趙氏兄弟已換好吳國甲士的衣裝,此時(shí)騎馬走在前車兩側(cè)。
而孫明則帶著后面的二十甲士走在后面。
如此一來,王禪才一揮馬鞭,徑直朝邊界奔去。
翻過一座小丘,就可以看到一條小河。
這條小河,叫界河,吳國與越國兩國默認(rèn)的邊界。
兩國軍隊(duì)都駐扎在十里之外,而此地卻也良田縱橫,十分寬闊。
更讓人驚嘆的是,越國軍甲已布滿整個越國一邊,錦旗飛揚(yáng),十分威風(fēng)。
“小公子,還真讓你猜中了,越國兵甲至少在五千以上,足足是我們帶來的十倍。”
趙阿大低聲說著,卻并不看王禪。
“孫將軍,只要我們越過小橋,你就帶人回去,不必停留,也不必觀望?!?br/>
孫明聽王禪說起,也在后面應(yīng)了一聲,卻也不答話。
剛才王禪已安排妥當(dāng),現(xiàn)在看著越國兵甲如此威風(fēng),心里也有怯意。
幸得王禪早有意料,知道越國也會陳兵邊界,這樣孫明所帶這二十兵甲才不恐懼。
不說這二十人,就算把五百人帶到邊界,在五千人的越兵面前,也不夠它們?nèi)揽p的。
王禪一揮馬鞭,六輛馬車過了河中小橋。
而孫明則扭轉(zhuǎn)馬頭,帶著二十兵甲向來路奔去。
過了橋,官道也寬闊了許多。
王禪一看,知道越國早有準(zhǔn)備,所以越國之境的官道都要比吳國寬廣。
前面一里之地,一個將軍模樣的人騎在馬上,并不前行。
王禪此時(shí)卻緩緩駕馬,并不著急。,
一里的路顯然比走十里還要慢一些。
這短短的路途,竟然走了一刻。
眼見相距只有五十丈遠(yuǎn)。
王禪已看清騎馬上將軍正是范蠡。
王禪哼了一聲。
右側(cè)的趙阿二對著范蠡就大聲吼道:“吳國勝主公主,受吳王賜封為吳國使臣,出使越國,參加蓮花公主生辰之宴,還請?jiān)絿鴮④娮尩??!?br/>
趙阿二休格健壯,一股肌肉十分結(jié)實(shí),底氣十足,聲音宏亮,以一人之聲,竟然也傳出五十丈外,依然不減半分。
范蠡騎在馬上一看,卻不見王禪,心中疑惑。
“前方車隊(duì),速速解甲駕前。吳國公主來訪,尊寵十分,何至于你們?nèi)绱撕?,若是作奸之人,就不要怪我越國鐵甲,不留情面了?!?br/>
趙阿大與阿二一愣,未曾想范蠡,并不賣帳,而且范蠡說完,其身后五千兵甲,齊聲高呼。
一時(shí)之間整個越國邊界像是戰(zhàn)鼓聲起,驚天動地。
就連王禪所駕拉車之馬都嚇得步步后退。
“小公子,該又如何?”
“走,我自有主張?!?br/>
王禪說完,朝馬屁股狠狠抽了一鞭,馬一受驚頓時(shí)朝前沒命奔去,連帶著后面的馬車也一起向前。
范蠡一看,心里有些后悔。
他明明知道這六輛馬車就是吳國勝玉公主坐駕,但他還是要顯擺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