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曄受后世電視劇影響太深了,一提到宦官太監(jiān),就是白臉尖酸相,躲在陰影里玩陰謀詭計。
大唐牛叉,所以大唐的宦官也很牛叉。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密戰(zhàn)友楊思勖,身為一個宦官,不務正業(yè),不想著怎么殘害忠良,禍害天下,反而幫大唐南征北戰(zhàn),扶李隆基上位,干掉韋后集團,平定安南,削平嶺南各地叛亂。
還有被昭宗干掉的楊復恭兄長楊復光,也是宦官,王建和韓建都是他手下,黃巢之亂基本就是他平定的。
不排除這個群體大部分人身體殘缺心理變態(tài),但總有那么一兩棵好苗子。
張承業(yè)就是好苗子中的好苗子。
韓全誨也是一個很有追求的宦官,生平就兩愛好,權力和錢。
但此時唐廷就剩一光禿禿的長安城,既不能賣官鬻爵,又不能橫征暴斂,韓宰相只能像叫花子一樣到處乞討。
居然讓他維持住朝廷的運轉(zhuǎn),也算不容易了。
至少李曄能從他討飯的碗里摳出三瓜兩棗,養(yǎng)著他的兔崽子們。
李曄覺得自己有些不地道,因此在面對韓全誨的時候,心里發(fā)虛。
“呃,韓相啊,那個最近招攬的兩千流民,你撥點兒糧食救濟一下,都是大唐子民,朕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挨凍受餓?!痹撜f的還是要說,不然事情沒法辦。
朝廷府庫早就在長安淪陷的時候,被叛軍刮了地皮。
關鍵是長安不止淪陷一次,能刮的都刮了。
韓全誨滿臉怨氣:“大家,朝廷的錢早就入不敷出了?!?br/> 李曄尋思著前一陣兒蜀中王建送了些供奉,不至于這么快就沒了吧。
經(jīng)不住李曄的軟磨硬泡,韓全誨還是答應拿出兩百石糧食。
李曄搞不清楚兩百石是多少,等糧食運到修真坊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兩萬斤左右的樣子,一人分不到十斤,能管幾天?
好在大多是婦人和孩童,省著點熬粥喝,能支撐一段時間。
但兩千張嘴這么坐吃山空下去也不是個事。
而且招募的流民只會越來越多。
還是趙崇凝出了個靠譜的主意,屯墾。
連年大戰(zhàn),整個關中原有的秩序都被破壞了,流民遍地,田地荒蕪,地主老爺達官貴人都被黃巢大軍和各地亂軍干掉大半。
土地一下子就空出來了。
李曄歪腦筋一下子就動起來了,升任趙崇凝為戶部左侍郎,清理長安周邊土地。
這項任命韓全誨勉勉強強答應了,趙崇凝雖然是讀書人,但在朝中名聲不顯,也沒有依附世家大族們的清流黨,所以韓全誨沒必要針對他。
土地從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長安是兵災的重災區(qū),三天兩頭打仗,周圍的幾個藩鎮(zhèn)沒事就領著軍隊來長安轉(zhuǎn)一圈,向朝廷展示展示肌肉。
因此長安城里的達官貴人們對附近土地沒什么興趣。
但李曄不一樣,饑不擇食,但凡韓偓清查出來的無主之地,都被李曄收進皇莊。
如果韓偓的戰(zhàn)略能夠?qū)崿F(xiàn),長安附近至少能迎來一兩年的和平,有這一兩年,李曄就有把握讓長安在風雨中站穩(wěn)腳跟!
看著桌幾上長安附近的地圖,李曄最終把屯墾點選在長安城西北,渭水之北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
這片地漢朝名為細柳營!
這么有深意的地方,李曄干脆把兔崽子們也遷過去,畢竟細柳營的周邊少不了山賊馬匪。
正好可以練兵。
騎上戰(zhàn)馬的兔崽子們興高采烈,不過極守紀律,一隊在前,一隊在后,還有兩隊散開充作斥候,剩下五隊護佑在李曄身邊。
由于是偷跑出來勘探地形的,李曄沒有大張旗鼓,遠遠望去就像王孫公子出來游獵一般。
“陛下還有二十里到細柳營?!敝茉埔碛H自充當斥候稟報。
要說兔崽子中,李曄最在意最寄以厚望的就是這個周云翼,三歲看老,更何況是一個十六歲的大小伙子,做事極為認真,性格沉穩(wěn),短短時間,手下二十五號人服服帖帖,其他八個什長對他敬畏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