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曄在這時代高舉仁義的大旗,那無異于找死。
周圍都是豺狼虎豹,一座光禿禿的長安城,手上一堆臥底,玩仁義?絕對會被當成智障。
李茂貞王行瑜韓建不會跟你仁義,李克用不會跟你仁義,朱溫更不會跟你仁義。
能動刀子,他們絕不會動嘴皮子。
讀圣賢書可以,但絕不能被圣賢書里的仁義道德弄壞了腦子。
這個遍地財狼的時代,李曄若是想站住腳,就要比他們更狡詐,更兇殘!
仁義是要分對象的,對百姓可以,對敵人就絕不能!
剿滅長安附近最大一股亂匪,李曄需要時間消化,所以并沒有再次發(fā)兵,就讓高行周率領神策軍回長安。
他不是沒想過改造神策軍,但神策軍內部盤根錯節(jié),父子相繼,宗族林立,是老房子的產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李曄不清楚里面的底細,稍有差池,引起神策軍兵變,那可就不是鬧得玩的。
這年頭兵頭子造反常有,大頭兵造反也像喝白開水一樣平常。
上次李茂貞圍攻長安,李曄對神策軍的兵諫心有余悸。
事實上,神策軍的戰(zhàn)力并不差,只是戰(zhàn)斗意志太弱。
改造神策軍,只有等禁衛(wèi)軍成長起來再說,否則神策軍亂起來,周圍的李茂貞、王行瑜、韓建,又要趁火打劫,自己辛辛苦苦的一切,又要付之東流。
所以擴軍勢在必行。
李曄在城中設置了一處忠義堂,其實就是個說書的地方。
不過說書先生全是李曄從禁衛(wèi)軍挑選的,頭腦靈活,牙尖嘴利。
青壯們勞作一天,吃了晚飯,閑暇時光,來聽聽故事,別提多愜意了,這年頭娛樂節(jié)目太少了,有故事聽,哪還不踴躍參加?
忠義堂每天人滿為患,幾乎整個細柳城的居民都會在傍晚時分聽上一段。
今天聽李衛(wèi)公一戰(zhàn)滅突厥,明天聽郭子儀大戰(zhàn)安史叛軍,后天聽韋皋大破吐蕃。
故事里重現了大唐盛世的輝煌。
講到精彩之處,每個人臉上都是神采奕奕,恨不能生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
后世某些讀西方書腦子讀壞了的人在網上叫囂:我不要大國崛起,我在乎小民尊嚴。
國家不崛起,小民何來尊嚴?
西國給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的小民尊嚴了嗎?
有尊嚴的不叫小民,而是子民,尊嚴是每個子民由內而外的。
有了忠義堂之后,細柳城的民風漸漸振作起來,開始自覺維護秩序。
柳城分軍民兩部,互不干涉,禁衛(wèi)軍的三條軍紀不是擺設,李曄對禁衛(wèi)軍外寬內緊,幾個青壯調戲城中婦女,被李曄在鬧市斬首示眾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軍法不是鬧著玩的。
有了忠義堂的引導,很多熱血之人踴躍報名參加。
短短幾日,禁衛(wèi)軍擴張到兩千五百人,這還是精挑細選的結果,主要成分是流民和土匪。
既然擴軍,就要重新梳理兵制,李曄借鑒這個時代兵制的框架稍作改動,廢伍長,以十人為一什,設什長,十什為一都,設都頭,五都為一營,設正副指揮使。
李曄自任都指揮使,同時設一個親衛(wèi)都,指揮使為辛四郎。
一共五營兵馬,兔崽子們都跟著水漲船高,原先的九個什長全都升為正副指揮使。
這么多人的訓練,靠李曄一個人是不行的,李曄又組建了一個教官隊,從最早的兩百多兔崽子里抽調優(yōu)異者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