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陽都忍不住說道:“小弦,這養(yǎng)好小龍蝦,本來就是本質(zhì)工作,你不需要加價,大家也必須要做好的。這些小龍蝦,以后就是真真正正的黃粱小龍蝦,我想大家也不愿意被人嘲笑,黃梁村養(yǎng)殖的小龍蝦不行的?!?br/>
粱驚弦說道:“黃老師,這一碼歸一碼,村里的叔叔伯伯們努力了,就應(yīng)該獲得獎勵,養(yǎng)的越好,賺的越多,這是理所當(dāng)然?!?br/>
黃少陽只得吩咐,有力氣的今晚記得去客運站幫小弦去搬貨,運貨。
在村民們登記后,粱驚弦和黃少陽、梁斌研究了一會兒,決定選取了兩百二十多畝地,而且是靠的比較近,水資源豐富適合養(yǎng)殖小龍蝦的水田。
另外,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想要管理小龍蝦,唯有大伯和楊曦,粱驚弦沒分給他們家,畢竟很快大伯和大伯娘就要去開店了,他們壓根沒時間管理小龍蝦。
楊曦現(xiàn)在的收入,僅次于粱驚弦一家,自然也不會在乎這三千塊錢。
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只是分了一畝蝦田,貧困些的,分了兩畝,還有幾家重點扶貧的家庭,分了三畝。
分三畝的比較少,不到五家。其中一家就是雪嬸,那個最先被楊曦叫過來處理小龍蝦的。
雪嬸今年四十多歲,她老公在外面打工,好幾年都沒有回來了,據(jù)傳在外面和其他女人組建新的家庭了。
雪嬸家里還有小孩上學(xué),她公公的腿腳又不利索,也要靠她照顧,真的是非常辛苦。
現(xiàn)在租了她的兩畝水田,她的農(nóng)活就能減輕很多,再加上這三畝蝦田的管理,又有小龍蝦處理的工作,日子也算是有點盼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