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對這個所謂的診斷名場面有點疑惑,但更多的是好奇。
什么是診斷名場面?
“宿主:張帆?!?br/> “診斷:望:lv4(12800/20000)、聞:lv1(396/500)、問:lv3(2340/5000)、切:lv2(884/1000)”
“特殊診斷:體質診斷:lv1(155/500)”
“治療:針灸:lv4(4200/20000)、推拿:lv1(0/500)、火罐:lv1(0/500)、刮痧:lv1(0/500)”
“特殊治療:內科手術lv3(0/5000)”
“中醫(yī)理論:lv2(764/1000)”
“藥性藥理:lv2(790/1000)”
“系統(tǒng)藥方: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藥方,肺部調理藥方,腎臟調理藥方?!?br/> 想要知道什么是診斷名場面,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中醫(yī)理論給升級到三級。
現(xiàn)在距離三級還差兩百多經驗。
對于中醫(yī)理論,張帆從來沒有刻意的去提升它,都是在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自然增長的。
現(xiàn)在突然要提升理論知識,還真不知道怎么樣比較快。
“看理論方面的醫(yī)書呢?”
想到這里,張帆隨便從書架上拿起一本《傷寒雜病論》看了起來。
課本書可以算的上是非常理論的書籍了。
以前他也看過,只不過那時候他的水平還不高,只能看懂它的字面意思。
很多里面提及的病因病理,他都不是特別了解。
張帆一邊看,一邊思考。
“系統(tǒng)提示:中醫(yī)理論經驗+1”
“系統(tǒng)提示:中醫(yī)理論經驗+1”
……
張帆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思考了一個相對難一點的問題,就會增加一點經驗。
雖然這些問題只是看的時候想通了,跟運用到實際差距還很大。
但是只要后面系統(tǒng)升級,就可以把這些只是融合起來,最終成為張帆的診斷經驗。
“華文,你這些天看書積攢的問題,都拿過來我給你講解一下。”
張帆為了積攢中醫(yī)理論經驗,也是拼了。
“好的?!?br/> 劉華文高興的拿著本子走了上來。
這幾天他看書有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
張帆看起來又非常忙,他也沒好意思問。
張帆接過他的問題,劉華文畢竟剛剛接觸中醫(yī),記錄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一些稍微基礎的。
“這幾個打對勾的,都是我自己找到解答了,沒打的,都是還沒了解清楚的?!?br/> 劉華文記錄的挺清楚的,不僅是從張帆這里,他還會從其他方面獲得答案。
只要弄清楚了問題,就會打一個對勾。
按照劉華文的問題順序,張帆展開了跟他講了起來。
“系統(tǒng)提示:中醫(yī)理論經驗+1”
……
基本上每講一個問題,都會有最少一條系統(tǒng)提示。
有的時候,一個問題張帆展開了去講,會有兩條甚至三條提示。
……
……
第二天上午,何家的人又來接張帆去給何家老爺子針灸。
昨天晚上,張帆已經把兩個小時的體質診斷時間用完了。
現(xiàn)在他的體質診斷,已經達到了四級。
像吳建元的問題,張帆已經很了解了。
他屬于不同于十二種體質的一種特殊體質。
這種體質被稱作互鎖體質,這種體質的人,一旦得了陰虛陽虛,想要調理回正常狀態(tài),就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