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場項目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建造大市場不過是基礎(chǔ)工程,真正的要害沒在城里,而是在鄉(xiāng)村,在山里。鄧華一直在考慮這一點,廖老慷慨的在古城縣投資,如果沒有收益,鄧華會瞧不起自己。
原本他想在股市上撈一筆之后,先期成立一家土特產(chǎn)品收購公司,吸引因循守舊的農(nóng)民走上富裕路。現(xiàn)在看來,有了更好的解決途徑,鄧華已經(jīng)打定主意,就要借助縣委黨校這個平臺,動員村干部參與到大市場建設(shè)。
三天后,鄧華正式開講,臺下學員干什么的都有,不過沒有人離開,下午有的是時間,沒有人會在上午挑戰(zhàn)黨校僅存的尊嚴:“······古城縣老百姓的貧困,不在地域偏僻,不在交通不便,在于基層干部思想守舊,不能創(chuàng)新······”
開始講課的時候,教室里鬧哄哄的,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上面講他的,下面該干嘛還干嘛。漸漸地,后面來自鄉(xiāng)村的干部開始認真起來,隨著后面安靜,機關(guān)單位的年輕人也不再吵鬧,教室里罕有的寂靜。
“······比方說我們山村的村前村后,有無數(shù)的翠竹,這些竹子都是錢!老百姓當中有很多竹篾匠,只不過他們更多的編制一些粗糙的東西,產(chǎn)品附加值不高,收入有限得很。
如果把竹席編織成jīng致的上用品,而不是鄉(xiāng)村火炕用的炕席,同樣用料,jīng細加工,售價將會十倍提高!比方說把山中的竹子砍下來,jīng細加工成逍遙椅、竹、竹家具、竹工藝品······”
教室里只有鄧華的聲音回響,后排的村干部一個個聽入神,忘記了吸煙,忘記了困覺,忘記了摳腳趾。在山里生活了半輩子,從來沒有想過,房前屋后慣見的竹子,居然會變成如此值錢,這是真的嗎?
“古城縣多山少耕地,我們是大山的兒女,大山給予我們太多的財富。比方說山里的板栗、山核桃、靈芝、天麻、西洋參、木耳、葛粉、茶油、松脂等林副產(chǎn)品,這些東西在山里充其量也就是一碗菜,走進大都市,這些都是寶貝······”
“鄧華,不是不是,鄧老師,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
鄧華微微一笑:“古城縣已經(jīng)開始籌建淮陽省,乃至華夏東南地區(qū)最大的山貨交易市場,這個市場總投資三千余萬元,建成后將會是以山貨加工、銷售為主的綜合類市場,主要從事山貨產(chǎn)品的開發(fā)、生產(chǎn)、加工、包裝等業(yè)務(wù)。
是土特產(chǎn)、旅游商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xìng經(jīng)營場所,如此龐大的市場,每年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利潤將會是海量的。這些利潤來自哪里?來自大山!如果村官們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你們對不起養(yǎng)育你們的鄉(xiāng)親們,更對不起大山賜予我們的財富!”
“老天爺,幾塊錢一張的炕席,可以賣上十倍?那不是幾十塊錢一張?”
“不能吧?幾十塊錢,村里的瓦匠在工地當大工,一天才二十五塊錢,那些娘們兒手里的活計,能值幾十塊?”
“板栗、山核桃有的是,能賣幾個錢?上次我花錢坐大客車帶來一袋子,嘿,那些親戚都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