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歡迎儀式結束后,那些獲獎的運動員又被接走,參加一個專門的表彰會。
南京方面派來一位教育部的次長出席這次表彰會。
民國時期的體育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未來教育部還會有體育督學這一職務,主管全國的體育事務。
陳強前世的時候參加過很多的表彰會,無非就是領導講講話,夸贊一番運動員取得的成績;運動員表個態(tài),說取得成績都是領導有方;領導再說運動員訓練很辛苦,運動員說都是為國爭光一點都不辛苦。雙方互相吹捧完了,然后領導提出再接再厲的殷切希望;運動員則表示以后要再創(chuàng)佳績。
這個流程,陳強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后世的他是挺討厭這種表彰大會的,千篇一律,每次說話都差不多,記者直接粘貼復制上次的稿子,然后換個人名都能用。
這個時代表彰會也差不多,一個會議室里,領導坐在臺上,運動員坐在臺下,無論是誰講話都可以神游,該鼓掌的時候隨著其他人拍巴掌就夠了。
不過陳強因為在遠東運動會上打破了百米短跑的亞洲紀錄,理所應當?shù)某蔀榱诉\動員代表,上臺發(fā)言,隨后還有一個領表彰證書的環(huán)節(jié)。
或許是擔心運動員不太會夸領導,所以發(fā)言的演講稿,早就有人準備好了,陳強照著讀就行了。甚至遞給陳強稿子的人還安慰他,讓他別緊張。
陳強當然不會緊張,好歹是大學教授,平日里整天給學生講課,公開課也講過不少。上臺念稿子這種事情,對于陳強來說都是小場面。
……
表彰會的主持人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的會長郝更生,此人陳強是知道的,他是近代的體育教育家,曾經在美國留學,而且是當時中國留美學生中最早專攻體育的人。郝更生會在1932年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體育督學,同時兼任國民體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掌管全國的體育行政,可以算是體育方面官方的“一哥”。
陳強既然想當運動員,就要給這位郝會長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一個有名氣的運動員,不跟官方的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陳強是打算和官方搞好關系,他不求官方能夠給予多少的支持,只希望關鍵的時候他們別扯后腿就行。
除了郝會長之外,陳強還在主席臺上看到了另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世很多人成為“中國奧運之父”的南開大學創(chuàng)辦者張伯苓先生。
作為一個來自后世的體育人,陳強對于張先生是滿懷崇敬的,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還因為他對于中國體育的貢獻。
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張先生便是發(fā)起者之一;遠東運動會,張先生也是發(fā)起者之一,他最早提出中國應該加入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最早提倡將奧林匹克教育列入到學校的課程,也最早的發(fā)起了中國的申奧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那個著名的奧運三問。
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
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第一個問題,劉長春在1932年的時候回答了;
第二個問題,許海峰在1984年的時候回答了;
而第三個問題,直道2008年,我們才給出了答案。
……
表彰會逐漸接近了尾聲,那位南京來的教育部次長,開始總結性的發(fā)言。
“……我們的體育健兒們不負國民之期望,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總體成績優(yōu)異,比賽亮點突出,展現(xiàn)出堅定之意志,精湛之水平,良好之精神,為國家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