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觀音走后,唐僧與孫悟空的旅程,正式開啟。
“悟空,為師這般稱呼你可好?”
“當然,當然?!?br/> 唐僧有心與猴子親近,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反倒是這只猴子,對于唐僧恭敬無比,就好像真的是對方收下的嫡傳弟子一樣。
殊不知,猴子心中早有算計。
店主請他吃最后一頓飯的時候,曾對他講過。
“唐三藏,雖是天定大功德之人,心胸卻并不寬廣。在他面前,你不可殺人,只能弒妖。他不會信任你,因為他信任的只有佛和自己,所以你與他同行,要多加注意?!?br/> “店主,他若敢惹惱俺老孫,一棒打殺!”
“胡言!你二人有師徒之緣,避不開躲不掉,你只需要架著他,任由他發(fā)揮便是?!?br/> “店主,您的意思是?”
“西游只是一次遠行,三年五載獲得自由,你忍讓些又有何不好?”
“那我還能來尋您嗎?”
“當然,若是受了委屈,就來尋我?!?br/> “......”
咧嘴輕笑,猴子看向唐僧,恭敬問道:“師父,何時啟程上路?”
唐僧茫然,“隨時可以,只是悟空你難道沒有什么話要告訴為師嗎?”
“師父,您想知道什么?”
“為師,為師只是好奇,菩薩為何稱你作齊天大圣?”
“陳年往事,俺老孫當年做下的錯事而已,師父還是不要再揭徒兒的短了。”
孫悟空變了,若換做以前,他肯定會咋咋呼呼地告訴唐僧,他還曾大鬧天宮,擾的仙神不得安寧。
可是如今,他心中有了牽掛。
店主對他有恩,替他謀劃,他自然不能丟店主的顏面。
重新上路,唐僧一直處于話至嘴邊,不知該如何開口的情況。
看的猴子心中發(fā)笑,他已經猜到,唐僧究竟想問的是什么,可他就是不說。
路旁傳來異響,猴子拉住白馬,示意唐僧安靜。
草中跳出六名賊寇,欲行搶奪之事。
“我等是劫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爾等若是早有耳聞,丟下行囊財裹,自去逃命?!?br/> 唐僧哪里見過這種情況,當即嚇得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是好。
猴子取出金箍棒,對六賊喝道:“報上名晦,不然今日誰也別想從俺手中逃脫?!?br/> 六賊卻是不言,直接沖猴子打殺過來。
猴子臉色陰沉,回想起店主曾言,唐僧不喜殺人,而此刻偏偏有六賊出現面前。
很明顯,這是有人一開始就讓他師徒二人離心離德。
冷笑一聲,猴子卻未真的動手,反而對身后的唐僧問道:“師父,可要徒兒將幾人打殺?”
唐僧慌亂點頭,確實不知自己該如何是好。
六賊是何名錄,為何不敢報與猴子?
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常思,意見欲,身本憂!
此乃人之六欲,該是有人設計,助孫悟空減除六欲,“一心悟空”!
六賊死后,唐僧不喜孫猴,或許還有第二層含義。
若此六賊當真是孫猴的六欲倒還罷了,倘若是唐僧的六欲呢?
猴子打殺了唐僧的六欲,迫使唐僧一心修佛,唐僧心中又豈會毫無怨言?
“困!”
猴子拔下一根毫毛,輕輕一吹,毫毛變化成數十米長繩,將六賊牢牢控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