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今日之所以曠課,是因?yàn)閰⑴c了一件大事。
他的主要任務(wù)就是旁聽,以及適時的將李如柏的話表達(dá)出來,這樣的角色有一個通俗易懂的稱呼:打醬油。
主角自然是朱棣,配角則是戶部尚書夏元吉。
這兩位大佬討論的主題就是李如柏對朱瞻基說的那一番話。
之前朱棣讓夏元吉做了一份關(guān)于商稅的五年計(jì)劃,里邊夏元吉詳細(xì)的分析了大明商業(yè)發(fā)展情況,以及如何估計(jì)百姓經(jīng)商,并羅列了怎么一步步的收稅,每年的目標(biāo)是多少,最后一共能收到多少……
厚厚的一摞奏章讓朱棣熬夜看了一宿,朱棣對此很是滿意,尤其是那個每年國庫能夠額外增加的數(shù)字。
雖然這一切都還在紙上,不過這并不妨礙君臣二人高漲的興致。
昨日朱瞻基從李家莊回來之后,就向朱棣原封不動的敘述了一遍李如柏說的話。
如何處置韃靼和瓦剌,朱棣自然不會去聽李如柏的話,不過最后說的納稅一事,倒是給了朱棣一個當(dāng)頭棒喝。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國家收稅是為了什么,甚至大多數(shù)造反的人都打著不納稅、不交糧的名義來招兵買馬,而且往往從者眾多。
如果將李如柏關(guān)于納稅的必要性的說法普及下去,讓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認(rèn)可,水到渠成之后,何愁商稅征收不易?
那時如果再有人說這是與民爭利,恐怕不是想造反就是想投敵。
“妙?。 ?br/> 朱棣心中感嘆道。
朱瞻基又對夏元吉原封不動的敘述了一番李如柏關(guān)于納稅的必要性的話。
夏元吉最近一直在著手如何推廣商稅一事,聽了朱瞻基轉(zhuǎn)述的話,眼睛頓時一亮。
“陛下,微臣以為此子所言極是,如果能讓這天底下所有人,不,只需大半人都這么想,都這么做,那我大明的賦稅最少可以翻上一番!”
夏元吉的判斷,朱棣自然是信的,只是翻上一番還是讓朱棣心中有些吃驚。
大明的如今一年的賦稅折銀八百多萬兩白銀,翻上一番那就是一千七百萬兩左右……
朱棣倒吸了一口涼氣,感覺腦袋有些發(fā)暈。
夏元吉又接上一句道:“更重要的是,一旦普及開來,到時候這些百姓至少有一半會是自愿納稅,而非官府強(qiáng)征?!?br/> 朱棣瞇著眼,感覺有些小幸?!?br/> “若是當(dāng)真如此~朕的大明,國泰民安豈不是指日可待?”
朱瞻基急忙上前一步道:“爺爺,大明現(xiàn)在就國泰民安、國富力強(qiáng)呢。”
少了李如柏的教導(dǎo),朱瞻基這個馬屁顯得有些干巴巴的,甚至有些強(qiáng)拍的意味……
夏元吉面無表情,目光盯著地面。
朱棣搖了搖頭,看向朱瞻基:“乖孫兒,你給爺爺出出主意,到時候土豆和商稅一事都能辦成的話,爺爺要怎么賞賜那個李如柏?”
朱瞻基也覺得自己剛剛的馬屁拍的有些僵硬了,咳了一聲,面色有些尷尬道:“爺爺,如柏兄無意入朝為官,想來官位如柏兄也不會在意,再加上如柏兄生財(cái)有道,錢財(cái)更是不會在意。”
似是想到了什么,朱瞻基臉上帶著笑意:“以我對如柏兄的了解,爺爺不如賞他一塊免死鐵券~”
朱棣聽了這話,也有些忍俊不禁,他也想不明白李如柏為何對他懼怕至此。
……
永樂七年四月初一,北平城的御皂坊開業(yè)了。
“哈哈~還御皂坊,連窗戶都裝不起,笑死我了?!?br/> 圍著御皂坊的帷幕剛一落地,人群中就有人指著御皂坊空蕩蕩的窗戶大笑道。
周圍的人定睛一看,好像還真是……啥也沒有。
“聽說這御皂坊還是皇家的產(chǎn)業(yè),這皇帝簡樸的有點(diǎn)兒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