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南朝梁武帝時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師設(shè)壇講經(jīng),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臺由此得名。
雨花臺距離江寧城墻不過一里,又是居高臨下,實為兵家必爭之地。
義軍想打江寧,要提防雨花臺上守軍殺下來。
宋軍守江寧,也怕義軍居高臨下俯瞰城內(nèi),再從雨花臺上放箭打砲。
這便是制高點的關(guān)鍵所在。
為了堅守雨花臺,牛首山上的宋軍趁著大雨撤退而來,城內(nèi)又給補了四千,總共一萬宋軍駐扎在上面。
天剛放晴,三萬義軍便開到了雨花臺下。
看到義軍到來,山上傳開一陣騷動,城頭也推出了床弩和投石機,隨時準備支援。
望遠鏡里,方天定早就看了個真切,令道:“分列兩側(cè),謹防城內(nèi)出來支援!”
龐萬春、縻貹,杜壆、厲天閏各帶五千人,沿著雨花臺山腳列陣,隨時準備攔截城中支援。
雨花臺關(guān)系江寧守城之成敗,城內(nèi)肯定不會坐視其被義軍攻陷,出兵支援勢在必行。
主攻部隊已經(jīng)就位,弩砲手推著弩砲上前。
咻咻咻~
二十塊大石從山頂飛出,直落弩砲陣列。
轟~大石落地,爛泥飛濺。
一塊飛石正砸在弩砲上,無數(shù)碎木飛射,附近弩砲手當即被打成了馬蜂窩。
雷炯大怒,喝道:“放火燒山!”
一聲令下,三百火油罐騰空而起,覆蓋了山頭,大火隨之沖天而起。
只是火油不多,僅有千余。
這是后方緊急送來的,六十息之間全部打了出去。
山頭火起,宋軍也藏不住了,從坑道里望山腳跑來。
方天定長戟一揮,喝道:“出擊!”
“兄弟們,隨我殺!”
吶喊中,鄧元覺打頭,袁朗、酆泰分居左右,三千士卒跟隨,向上沖去。
大雨連日洗刷,宋軍的工事早就被沖垮了,滾石擂木大多為泥土所埋。
此時義軍沖鋒,只有稀稀落落百十個滾石落下,砸翻了五六十人。
只是山道難行,士卒深一腳淺一腳的,速度也快不起來。
三五十丈的距離,足足用了六百息的功夫。
路途上,被滾石砸死砸傷的士卒,將近千人。
來到壕溝前,以三員猛將為箭頭,義軍沖鋒隊狠狠撞進宋軍隊伍里。
熟悉的配方,士卒五人一組,組成小五行陣,兩刀盾手護著兩個槍手,弓弩手拖后釋放冷箭。
宋軍也不是單打獨斗,同樣是刀盾手配長槍手,只是沒有弓弩手。
雖然大雨中泡了三天,宋軍絕對疲乏,可是士氣高昂,廝殺起來也不手軟。
你捅我一槍,我砍你一刀,很多都是抱著同歸于盡的想法在戰(zhàn)斗。
好一場廝殺。
慘叫不絕,殘尸斷肢遍布山坡,殷紅的鮮血如同瀑布一樣,嘩嘩地向下流淌。
方天定長戟再揮,喝道:“乙隊出發(fā)!”
石寶為首,滕戣、滕戡在后,領(lǐng)著三千士卒沖了上去。
江寧城內(nèi),城樓里,楊沂中聽著雨花臺上連綿不絕的喊殺聲,恨恨地一拍墻磚,回頭道:“相公,請允許我?guī)П叭ブг??!?br/> 盧襄睜開眼睛,說道:“可有把握?”
楊沂中牙關(guān)緊要,道:“拼死一戰(zhàn)而已?!?br/> “即如此,你自去安排?!?br/> 說完,盧襄又閉上眼睛,繼續(xù)養(yǎng)神。
他也不懂指揮部隊,防御調(diào)度等事宜,完全放手給了楊沂中操持,其它將官,是指望不上的。
城頭土框,城外壕溝,梅子洲的水雷和樁陣,都是出自楊沂中的構(gòu)想。
沒有他,江寧不可能給義軍造成如此大的傷亡。
楊沂**了拱手,下城去了。
城門打開,楊沂中喝道:“沖出去!”
士卒們推著江車,魚貫出了城門。
江車上,同樣放著沙袋土框,以為遮攔。
不得不說,戰(zhàn)爭就是雙方相互學(xué)習(xí),相互提高的過程。
任何有效的措施被敵人看在眼里,都會去學(xué)。
楊沂中在鎮(zhèn)江不聲不響,卻看到了義軍的手段,也想出了相對靠譜的應(yīng)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