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八年,漢中府,楊宅,書房。
楊淵穿著一襲松江布縫著的道袍,雙膝跪在地上,眼下已經(jīng)近秋,地面上已經(jīng)有了些涼氣,跪得久了除了疼痛之外,膝蓋里面也是隱隱的寒涼。
仔細算下,恐怕已經(jīng)跪了一盞茶的功夫了。
“還請父親暫息雷霆之怒,千錯萬錯皆是愚男的錯?!?br/> 楊淵壓下心頭的屈辱,嘴上忙不迭地說道。
生在新時代的自己幾乎已經(jīng)忘記了舊社會的三綱五常,今天不得不吃上一個教訓。
什么是三綱五常?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是什么?就是是提網(wǎng)的繩子。三綱五常就是一張羅網(wǎng),把人牢牢地捆在里面。
楊淵現(xiàn)在既然生在明朝,那便只有被這羅網(wǎng)緊緊束縛。
“老爺,三公子不過是餐桌上說了幾句話,就算是沒頭沒腦,您又何必發(fā)這么大的脾氣?”一位徐娘半老的婦人從一旁的太師椅上捧過一盞天青色的宣德窯茶杯,里面滾著清亮的茶湯透著一股濃郁的茶香,悄悄地放到一邊的桌子上。
“再說了,老爺,明年恰好要鄉(xiāng)試,還是溫書要緊?!?br/> 鄉(xiāng)試又名“解試”“鄉(xiāng)貢”,因為在每年八月舉行,又稱之為“秋闈”。秀才們通過了鄉(xiāng)試便可以成為舉人,舉人便有資格出任低級官員,而且還能參加第二年在京師舉行的貢試。
有明一代,向來便有“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便是因為中舉人其實比中進士還難。
因為在明代,所錄取舉人的名額皆由朝廷確定,譬如江西、福建、浙江這等“高考大省”,每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每次只錄取一百名舉人,而類似貴州這等相對欠發(fā)達的地區(qū),一次則只錄取四十名舉人。
相較而言,進士考試則并不設定具體的錄取名額,考上就是考上了,考不上那就煩請三年之后再來。
也就是說進士考試是水平考試,只要你水平夠了,那便自然而然有相當大的概率可以考上進士。而舉人考試則是選拔考試,你若不是本省前一百名乃至前四十名的水平,這舉人那便是想也別想。
鄉(xiāng)試之難,可見一斑。
楊淵之前便已經(jīng)過了院試,進了縣學,有了秀才的身份。鄉(xiāng)試每三年一次,明年便是崇禎九年,恰好又到了鄉(xiāng)試的時候。照常理而言,楊淵現(xiàn)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研究所謂的“時文”,也就是八股文該怎么寫。
漢中楊氏雖然稱不上是世代冠纓,但也不算是平門小戶。楊淵的祖父曾任南京禮部侍郎,在《東林點將錄》上也有一襲之地,老楊先生作為一名老牌東林黨棍在天啟朝的政爭中正經(jīng)賣過兩膀子力氣。
楊淵之父楊公世祿也因此而被當今圣天子蔭補為尚寶司司丞,乃是有官身的正經(jīng)在籍鄉(xiāng)紳。
若非現(xiàn)而今是崇禎八年,那楊淵這一生雖不能“無災無難到公卿”,卻也有個富貴閑人的命可過,老來可以寫個《陶庵夢記》亦或者《武林雜記》之類的東西記敘一下這個時代曾經(jīng)的繁華。
但現(xiàn)在偏偏是崇禎八年,富貴閑人之夢也就可以暫且放到一邊了。
“你一個婦道人家知道什么?這里有你說話的地方?給我滾出去?!?br/> 坐在太師椅上的中年人余怒未消,憤憤地揮了一下手。
婦人也不說話,只是站在那里低下頭默默地聽著。
她是跟著夫人陪嫁過來的丫頭,如今也添了身份做如夫人,對自家這位老爺?shù)钠獗栽缫殉缘猛竿?,知道對付這位楊司丞最好的辦法莫過于以柔克剛,連消帶打。
“三兒,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外人,你都往實里說?!贝竺魍醭诩纳袑毸舅矩钍赖撦p輕摸了摸下巴上蓄著的胡須,依著儒家養(yǎng)氣的功夫好好調(diào)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楊公世祿也沒有什么別的本事,尚寶司司丞的官銜是蔭補的,家里的田產(chǎn)都是他祖父、父親兩輩人攢下的。楊世祿最大的一個本事便是生兒子。
岳峙淵渟,鐘靈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