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毓秀回到了醫(yī)館后院房間,收拾好了行李,不顧老大夫的勸阻,帶著根本沒有痊愈的傷口,和那個恩人留下來給她多出的銀子,辭別了大夫,走出了醫(yī)館。
那個小徒,華毓秀也沒有見到,估計是被她嚇怕了,畢竟他脖子上還真真實實的存在著一條短短的紅痕。
大街上鋪滿了一層厚厚的積雪,寒風嗖嗖的刮來,華毓秀冷得直縮脖子,入眼望去,街道兩旁古香古色的建筑都蒙上了一層白雪,紅磚綠瓦,朱紅色的樓閣交相輝映,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卻處處透著一股滲人心脾的冰冷。
原本屬于她腦海中,川流不息的人群,穿著葛衣粗布吆喝聲不斷的小販,道路兩旁擺放著的很多有趣的東西,亦或者過往的馬車,煙霧裊裊的小面館,都仿佛只存在于她所幻想出來的夢境一般,在她還沒來得及體驗之際,便已碎了一地支離,她所看到的,只有滿眼的蒼涼。
一陣寒風吹來,那高高飄揚著的店鋪招牌旗幟,迎風蕩漾了幾下,落下了幾小坨積雪,開著的店鋪里,家家琳瑯滿目,不過客人鮮少,恐怕都不愿意在如此寒冷的天地中出門,讓看著店鋪的小二和掌柜們也不禁打起了噸。
華毓秀一家一家的尋找,信步走著,不遠處就傳來了叮叮作響的聲音。華毓秀神色如常,腳步卻越來越快,不一會一個轉角,就走到了一家打鐵鋪旁。
鐵鋪里,火爐里的火燒得很旺,大冬天的,兩個壯漢一老一少赤膊著上身,顯示出了健壯的肌肉,上面布滿了密汗,掄著鐵錘不斷的往被燒得通紅的鐵上敲打,發(fā)出錚錚作響的聲音。
華毓秀突兀的出現(xiàn)在了他們面前,特別是看到如此年幼,面色蒼白的小女孩之時,兩人皆微微一怔,很快又恢復了自然,繼續(xù)著敲打的動作。
華毓秀一步一步走進了他們的打鐵鋪,對著那老者問道:“師傅,可接單?”
老者停下了動作,打量著那衣衫簡陋,頭發(fā)枯黃,仿佛是從難民中走出來的少女,問:“姑娘,你有銀子嗎?”
他并不是鄙視那少女,只是如今這年頭,沒有銀錢根本存活不了,哪怕對方是個可憐兮兮的小女,他們?yōu)榱松钜彩潜仨毴绱恕?br/> 華毓秀并沒有回答,而是從后背行李里拿出了幾章圖紙,遞到了那老者面前,神色淡漠,“師傅,你先看下,這樣東西,你能制作嗎?”
老師傅接過圖紙細細一看,發(fā)白的眉頭頓時緊了緊。
圖紙上,各個零件都畫得非常詳細,菱角分明,甚至每個地方標注了多長多短,那個位置角度多少,厚度多薄多厚,都十分精細,問題是,就是太精細了,他專業(yè)打鐵幾十年,一般接的都是制作大刀和長劍亦或者匕首,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精細的,讓他有點難以把握。
“師傅,能制作嗎?”華毓秀又在問了一遍。
圖紙上的東西,在現(xiàn)代名為“鋼鐵打珠器”,是她在養(yǎng)病期間畫了許久浪費了不少紙張而成的,原因是,用毛筆畫圖著實不易。
在現(xiàn)世的時候,有個朋友對這些東西特別癡迷,拖他的福,跟著他研究過一段時間,未曾想居然有一天也會派上用場。
老師傅看著圖片沉默了許久,華毓秀也不著急,靜候在一旁等候,時間緩緩而過,那個年輕人把一塊熱鐵仿佛了冷水中,發(fā)出滋滋的聲音,走了過來,看到圖紙上的東西也是一愣。
這是什么?
老師傅看了良久,抬起了頭,看著華毓秀問出了他之前問的問題,“姑娘,有銀子嗎?”
華毓秀淺淺一笑,問道:“師傅需要多少銀子?”
老師傅伸出了三個手指頭,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說道:“三兩銀子。”
一旁的年輕人一聽這個數(shù)字,面色變得有些不自然。三兩,夠他們一家子粗茶淡飯吃幾個月了,會不會太多了,看著小女孩的打扮,也不能能夠付起那么多銀兩的人啊,要是她不愿意,這一單生意不就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