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內(nèi),蕭西嶺、蕭夫人以及蕭晴兒,對峙在廳堂里,林小丫則早就聰明地溜回了家。
雖然是干親,說到底,還是個外人,做人啊,得有眼色。
蕭夫人心中十分不悅,認為畢竟為內(nèi)宅之事,自己親眼證實后,回到府里,痛罵一頓吳氏二人,打發(fā)回宛城,不再往來即可。
誰料想,蕭西嶺突然出現(xiàn),讓事情變得嚴重,竟然鬧上公堂。
如今柳氏,覺得失了臉面,不好再留,便也回了宛城。
蕭西嶺一舉,不僅插手了內(nèi)宅之事,還傷了蕭夫人與柳氏的姐妹之情,怕是以后也沒法子像以前那么親近了。
“娘,您想的太簡單了,她們母女的行為,已經(jīng)不僅僅是內(nèi)宅的事情了,不僅牽扯將軍府,已經(jīng)影響到了蕭家軍。”
這張金鈴,蕭西嶺雖不喜,但自家娘親中意,便也隨她在家里住著,給娘做個伴。然而,這大半月,吳氏母女接連借著自己的頭銜,作威作福。
蕭家軍一向親民,要不是近日,蕭家軍去城內(nèi)采買,沒了往日百姓的熱絡,甚至還有人扔出了菜葉,蕭西嶺才懶得管理此事。
無論如何,蕭西嶺也不允許,有人將自己父輩們,用鮮血累積而來的清譽,染上塵埃。
“怎么?已經(jīng)影響到了蕭家軍?”
蕭夫人一驚,這才意識到,事情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復雜得多,而自己一無所知,當成內(nèi)宅之事,錯的如此離譜。難怪自家兒子,如此興師動眾,帶領軍兵去抓人。
如此看來,能留下那吳氏母女性命,也是給了自己足夠的顏面。
過了公堂,這事也就公之于眾,如此一來,對蕭家軍有誤會的百姓,便看清了事實真相,從而恢復蕭家軍的威名,更會贊嘆蕭小將軍的鐵面無私。
“娘,我知曉,您著急我的親事,只是大敵當前,兒子豈能讓兒女私情而牽絆!”
蕭西嶺心中自是了解蕭夫人所想,擔心自己若是在戰(zhàn)場上,有個什么三長兩短,蕭家無后,等百年之后,無顏面見列祖列宗。
“軍中自有軍中的規(guī)矩,像晴兒即使與千回定了親,若是沒有圣諭,便也不能成親。”
蕭西嶺又安撫了蕭夫人幾句,答應她,一旦戰(zhàn)事戒備解除,回了京城,便都隨了她,之后,便連夜回了軍營。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轉(zhuǎn)眼進了臘月,天氣更加嚴寒,城中的百姓,冬日里都多少犯懶,喜愛貓在家中,除非必要采買,無人上街。
吳氏母女對蕭家軍及將軍府帶來的影響,逐漸散去,一切漸漸恢復如常。
而林小丫為救災的獻策,讓方知府全盤照收,受災百姓已然都安置妥當,救災物資也都全然到位,足夠安然過冬。
蕭西嶺的傷已經(jīng)好了七七八八,上次之后,沈千回原本以為蕭西嶺會回頭找他,誰知竟真的將他晾在一邊,自覺無趣,沒隔幾日,便又恢復如初了。
讓沈千回高興的是,今年冬日,軍兵的身體素質(zhì),比往年都強,鮮少有人感染風寒,看來是林小丫那些山貨起了功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