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接過來吧?!彼陌⒏缦肓讼?,吩咐道。
他沒說“人”是誰,可蘇培盛立即就心領(lǐng)神會了。
然后一掀簾子就出去叫人了
小茍子正值守在門口,見蘇培盛一重重簾子出來,他上前兩步,湊到蘇培盛身邊,憨頭憨腦地小聲問道:“師父?”
蘇培盛沖他上下溜了一眼,皮笑肉不笑了一瞬,然后一招手,吩咐小潘子過去接寧格格了。
小茍子默默退后了一步,低頭無言。
寧櫻屋后,月光燈火之下,幾個小板凳放了一地,婷兒正吃力地幫寧櫻套上一件圍裙。
這也是寧櫻讓清揚找了一塊厚一些的布料,特地縫出來的圍裙,專門用來在做菜的時候穿上。
寧櫻這幾天特別想吃炸薯條。
尤其到了晚上歡樂夜宵時段——簡直想得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
雖說眼下才是康熙年間,但其實這個時候,土豆已經(jīng)傳進了中國,并且有了各種各樣的名字:有叫薯仔的、有叫洋番芋的、也有叫山藥蛋的。
比如這個時代有一本書叫《松溪縣志》,上面就稱呼土豆為“馬鈴薯”——因為土豆的形狀酷似馬鈴鐺。
馬鈴薯耐寒耐瘠,不嬌氣,易種,高產(chǎn)——因此成了百姓充饑的一個重要選擇。
所以寧櫻讓清揚趁著提膳之時,順便要兩只馬鈴薯回來的時候,膳房總管范太監(jiān)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新得寵的貴人,放著山珍海味不要,怎么就看上了荒年充饑的馬鈴薯?
還特地差人來要?
不過范太監(jiān)轉(zhuǎn)念一想:這位寧格格喜歡狗——沒準兒這馬鈴薯是做狗飯要用到的食材。
這么一琢磨,范太監(jiān)立即就讓人去挑了七八只上好的馬鈴薯。
清揚沒忘了寧櫻的囑咐——又帶了幾只笊籬回來。
這東西和漏勺差不多模樣,油炸或者水煮的時候,從鍋里把食材撈出來,瀝出水分,很方便。
回到屋里,清揚將東西放下來,就見寧櫻已經(jīng)把瓶瓶罐罐放在了一旁的小凳子上。
清揚過來婷兒一起幫忙打下手。
寧櫻接過了洗得干干凈凈的土豆,仔細去皮、切條:每一條都比手指細一點。
不能切的太薄了,要稍微厚一點點——這樣不容易斷,并且口感好。
也不能切的太短了——因為一會兒下油鍋炸,土豆條乍然遇到高溫,會回縮。
所以現(xiàn)在就要留下余地。
將土豆條切好之后,清揚已經(jīng)將梅花爐鍋上的水燒開了。
眼看著鍋里的熱水咕嘟咕嘟地翻滾著,寧櫻一臉認真,將土豆條分兩次放了進去,眼看著在開水之中燒滾了兩分鐘之后,寧櫻用漏勺把土豆條撈起來,放在一旁瀝水。
然后就要等土豆條晾干了。
婷兒尋來一把蒲扇,對著土豆條賣力地扇風。
趁著這時間,寧櫻簡單地把從空間里拿出來的調(diào)料整理了一下,從中找出玉米淀粉,撒進土豆條之中,又均勻地顛了一會兒——確保土豆條每一個切面上都沾滿了淀粉。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油炸步驟了——大火、熱油。
寧櫻用長筷子夾著土豆條放入鍋中,一邊放,一邊輕輕地將土豆條攪拌開,避免互相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