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前世看過王兆春先生的《中國火器史》對于燧發(fā)槍也有一定了解,這種改進擊發(fā)裝置的前裝槍在射速和射程上的確要比傳統(tǒng)的火繩槍也就是大明的鳥銃要好得多,但由于其機械結(jié)構(gòu)更復(fù)雜,朱由校擔心以大明的實力即便能制造得出,也不能進行標配。
但朱由校沒有想到的是,徐光啟和畢懋康等人還將這個朱由校都沒太指望的事情給完成了,甚至射程和射速比他預(yù)料中的還要好。
“很好,如此一來,我大明步兵若人人皆使用此火器,戰(zhàn)陣隊列距離可以縮短,火力密集度也會有所提高,他日若真要與韃子再戰(zhàn),也應(yīng)提升不少的戰(zhàn)力?!?br/> 朱由校說著就親自從那士兵手里奪過燧發(fā)槍來,準備親自操作一番。
砰地一聲!
看著眼前的一股白煙升起,朱由校不禁嗆了起來,道:“火藥還得改進,不能只顧著造槍啊,諸位愛卿?!?br/> 徐光啟和畢懋康互看一眼,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拜朱由校所賜,他們現(xiàn)在也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無煙火藥。
但從小主攻四書五經(jīng)的他們在自然科學上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根本就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幾百年后的水平。
無煙火藥,金屬殼子彈對于現(xiàn)在的徐光啟等人來講,就跟現(xiàn)在我們的討論什么時候可以超越光速一樣遙遠。
不過,不能夢想遙不可及就不去追逐,朱由校沒想過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能造出燧發(fā)槍還能實現(xiàn)標配對于已經(jīng)算是對現(xiàn)今的大明朝巨大的貢獻了。
雖然剛才那一槍沒有打中靶子,倒是把八米外的松樹枝椏打斷了一根,但朱由校的心情卻反而更加高興,當即就讓畢懋康和他直接管轄的軍器局工匠都叫來。
祖祖輩輩都呆在工部軍器局做活的這些工匠們沒想到皇帝陛下會召見他們,一個個興奮得不行,他們甚至在想傳說中的皇帝陛下到底是不是真的肚子很大,手長到膝蓋處。
等到他們看見校場上被重重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wèi)圍在中間的黃袍朱由校時,一膽大的老工匠直接驚呼起來:
“那就是皇上,他比我兒子還小呢,哈哈!”
“老李,你是不是活膩了,竟敢拿皇上跟你家兒子比!”
一工匠忙提醒了那李老頭一句,然后也跟著抬頭看了一眼朱由校,道:“嘖嘖,這皇上就是皇上,只怕天天都吃的是白面饃饃,要不然皮膚咋這么白呢?!?br/> “那是,要是皇上都跟你我都吃一樣的,能是皇上嗎,不過,你別說這皇上長得跟畫里的玉皇大帝挺像,難怪是天子呢?“
李老頭剛說完,軍器局的主事官員就忙帶著他們朝朱由校行禮。
朱由校讓他們平身后也親自走了下來,拍了拍李老頭的肩膀,李老頭就跟被別人重擊了一般,滾在了地上。
朱由校見此忙讓人將他扶起來,笑問道:”老人家,站穩(wěn)些,若是摔到地方了就不能為朝廷做事了?!?br/> 李老頭訕笑了笑,心里卻樂開了花,暗想這可是幾十年都沒遇到的新鮮事,自己不但跟皇上面對面,還被他拍了肩膀,這下子跟家里的老婆子可有的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