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參謀部見聞
圣赫塞是這次軍演九個教習中,唯一一個被任命為參謀部人員的,這跟圣赫塞的低學歷有關,也以后沒什么上升前途了。
圣赫塞如今頗受小湯普斯司令的看中,而剛好城衛(wèi)軍按國防部的要求今行改編,成立了新的參謀部,小湯普斯干脆就把圣赫塞調(diào)過來了。
職能上挺適合圣赫塞的工作的,畢竟參謀部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就是制作軍隊訓練計劃,圣赫塞可以算的上是“熟手”,畢竟他的訓練計劃打敗了進行科學訓練過的國防軍。
而其他八個教習最低都有大學學歷或者軍校畢業(yè),而參謀部的人除非能晉升到參謀長職位,不然大部分人最多只是走個過場,有想法的人還是會去當個實權軍官,升職提拔相對也會快一些,這些文職人員也大多不被這些未來的實權軍官看中,參謀部非常適合沒什么野心,日常偶爾摸魚的人,這也是阿根廷的現(xiàn)狀。
被提拔到參謀部對圣赫塞開始也算是超額提拔了,圣赫塞可是連中學都沒畢業(yè)的人,這次提拔完全是由小湯普斯上校的意思,由新成立的步兵旅司令部任命下達。
在總統(tǒng)必隆的指示下,阿根廷國防部準備對全國軍隊進行改編工作,其中涉及到城衛(wèi)軍的,就是正式把科爾多瓦市城衛(wèi)軍改編為阿根廷軍第八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軍隊總編制6000人,原調(diào)離的國防軍1000人分成500人,分別打散并入第一第二步兵團。
這也是阿根廷軍隊的一次軍事改革嘗試,走向現(xiàn)代化的第一步,看起來有好有壞。
先說壞的,這次軍改導致阿根廷軍隊人數(shù)膨脹了不少,一級軍事部隊從八萬人增加到十多萬,軍費數(shù)量要增加很多,原先城衛(wèi)軍是吃地方財政的。
全國各地的地方城衛(wèi)軍多是被收編,除了科爾多瓦城衛(wèi)軍,還有北部邊疆省組成陸軍武裝力量,陸軍總人數(shù)超過了十萬人。
好處嘛也有一些,就是趁機加上了一波中央集權,減輕了地方壓力,讓地方軍權徹底納入國家軍事體系,進行收編工作,也有利于國內(nèi)的長期穩(wěn)定,打散了分裂勢力,雖然阿根廷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包括不劃分種族,全部列為白人,禁止黑人移民之類的政策已經(jīng)做的不錯了,移民政策唯一不好的就是讓國內(nèi)雖然比較穩(wěn)定,但是人口增長太慢,遠不如隔壁的巴西和北部的墨西哥之流。
但是當必隆政府下臺后,這個政策又被濫用于圍剿之類的,阿根廷的軍政合一,不是很靠譜。
這次新成立參謀部,圣赫塞被小湯普斯上??粗?,加上阿根廷戰(zhàn)斗軍隊對軍官比較看中出身,所以小湯普斯上校多翻考慮后,才特地把圣赫塞弄到新成立的參謀部。
國防部改革條例之一,就是阿根廷的兵役也由征兵制改為義務兵制,這能極大拓展了軍隊兵源,如圣赫塞這種要“抓壯丁”參軍的會越來越少直到消失,是社會的一個巨大的進步。
但是也有個問題,全員義務兵源素質參差不齊,沒有經(jīng)過篩選,歪瓜裂棗都往軍隊放,而且全新的義務兵服役僅僅需要1年時間。
軍隊管理依然松懈,軍事思想落后,訓練強度很低,其實大多數(shù)士兵可能還不如原先的那種制度,畢竟草原上的高喬人,身體素質,服役表現(xiàn)都算是好的比較好的了。
但一年服役期實在太短,正式訓練時間估計一年有七八個月就不錯了,訓練成果并不太高,根本無法形成戰(zhàn)斗力。
馬島戰(zhàn)爭中的后世的大英,好歹也是世界五大流氓之一,又有美國佬做靠山,也就是那時候的阿根廷軍政府太愚蠢了,還想著挑釁大英。
而英國實行的是志愿·兵役制,最少三年服役期限,還是冷戰(zhàn)橋頭堡之一,大名鼎鼎的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強大的海軍,都是阿根廷不能比的,打仗就是后勤也需要很給力。
興許撒切爾夫人聽到阿根廷軍隊占領馬島的時候,可能是懵逼的,畢竟談判談的好好的,英國佬都準備松口了,一戰(zhàn)把阿根廷打回原形,如同一句古老的諺語,黔驢技窮。
當然此戰(zhàn)英國人雖然打贏了,卻也讓英國人地位下跌了很多,算是不敗而敗吧,安心當美國佬的小弟。
“我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為什么他要來打我們”。
“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試圖反抗”,諸如此類的。
圣赫塞在軍隊前臺小姐姐的帶領下,來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位于參謀部的第二排,是一個隔斷,上邊已經(jīng)掛著圣赫塞·科恩的牌子了。
圣赫塞眼睛掃了一下,參謀部目前有七八個人,大多都是少尉和中尉軍銜,好像還有個上尉,年紀都可以坐圣赫塞他爹了,其他大部分都是三十歲左右,圣赫塞看起來好像是最年輕的。
這些人看起來就是軍隊文職崗位出身,要說為什么圣赫塞可以看出來,沒什么其他原因,就沖他們這瘦弱的小身板,讓圣赫塞這個體型頗為健壯勻稱的人,感覺一個打五個不是問題。
參謀部大多數(shù)人互相都不認識,正經(jīng)的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做可一個小小的參謀。
大家都是干坐著,本著少說少錯原則,圣赫塞也沒出聲,就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邊,桌子上干干凈凈,沒有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