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西海岸影響力最大的報紙,《洛杉磯時報》只是非周日版的新聞資訊版面通常都超過50頁以上,相對于此前被隱藏在不起眼角落很難被讀者注意到的《羅拉快跑》影評,彼得·巴特勒這次關(guān)于西蒙的文章卻直接登陸了報紙的頭版導(dǎo)航。
雖然依舊不是頭版新聞,但作為被重點推薦的導(dǎo)航資訊,這部分內(nèi)容幾乎是大部分訂戶的必讀文章。
這個年代,報紙可以說是普通人獲得資訊的最主要渠道,如同《洛杉磯時報》這樣的強力紙媒更是起到了一種輿論導(dǎo)向的作用。
而且。
沖出精神病院的年輕人。
瘋子?
獨特的姓氏。
一個劇本賺到20萬美元。
18歲就制作了一部頗受贊譽的獨力電影。
天才少年。
彼得·巴特勒在文章中列舉西蒙的這一系列個人‘標簽’,對于崇尚奇跡、崇尚冒險、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美國夢的完美體現(xiàn)。
于是,隨著《洛杉磯時報》的這篇文章,西蒙從去年與??怂褂皹I(yè)簽署《蝴蝶效應(yīng)》編劇合約之后就不斷在一些媒體上零敲碎打地積累下來的關(guān)注度,徹底爆發(fā)開來。
仿佛突然之間,很多人都開始討論,西蒙·維斯特洛是誰?
然后。
西蒙從去年開始嶄露頭角后的一系列新聞都被無孔不入的媒體重新挖掘了出來,彼得·巴特勒文章中涉及到的每一個細節(jié)也都成了一些媒體討論的對象。
甚至,洛杉磯本地的一份八卦小報還在頭版爆料了西蒙去年在圣莫妮卡深夜遇襲的經(jīng)過。
雖然注明這是圣莫妮卡警局確認的一次真實案件,但小報卻完全采用了一種拍案驚奇的戲說語氣,如同親眼所見般描述西蒙以一敵五,神勇地敲碎了五個歹徒的右腿,還一肘將一個歹徒的牙齒撞掉了七顆,簡直是布魯斯·李重生。
緊接著,由于近水樓臺,舊金山當?shù)赝瑯宇H具影響力的《舊金山紀事報》同樣發(fā)布了一篇西蒙的人物小傳,將他18歲之前的經(jīng)歷全部補完。
圣荷西的兒童福利院長大。
原本的姓氏。
社區(qū)公立高中多年來唯一一位考入斯坦福的高材生。
進入斯坦福不到兩個月便突發(fā)精神分裂。
《舊金山紀事報》用一種非常同情的語氣敘述了西蒙從小到大的成長經(jīng)歷,并且以西蒙13歲就開始自力更生的過往對圣荷西的那家兒童福利院提出了質(zhì)疑,還猜測西蒙的精神疾病根源很可能就是由于多年以來的艱苦生活導(dǎo)致的強大壓力。
至于這樣一個從底層走出的少年為什么突然就能夠拍攝出一部頗受贊譽的獨力電影,《舊金山紀事報》卻沒能找到根源,只是,這家報紙同樣也沒有表現(xiàn)的太驚異,而是引用了接受報紙采訪的西蒙中學(xué)老師的一句話:西蒙是個非常努力的孩子,他創(chuàng)造出任何奇跡我都不會感到意外。
這種觀點幾乎與彼得·巴特勒文章的論調(diào)如出一轍,也在不知不覺中為西蒙突然成為電影天才的事實創(chuàng)造了一個現(xiàn)實依據(jù)。
當然,在一片喧擾中,自然也不缺少質(zhì)疑的聲音。
《洛杉磯時報》關(guān)于西蒙的文章發(fā)表之后,撥向報紙編輯部的無數(shù)相關(guān)電話里,很多人都對彼得·巴特勒如此盛贊一個年輕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洛杉磯時報》這是在嘩眾取寵。
對于那家八卦小報刊載的關(guān)于西蒙以一打五的新聞,當?shù)仉娨暸_的一檔深夜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更是毫不客氣地辛辣嘲諷了一番。
隨著與論的不斷積累醞釀,公眾的最終注意力逐漸都被轉(zhuǎn)移到了一件事上,西蒙的電影,《羅拉快跑》。
既然你們把那個男孩說得那么出色,那么,把電影拿出來給我們看看吧?
于是,作為西蒙與好萊塢最直接的合作方,很多電話再次打向了??怂褂皹I(yè),探聽《羅拉快跑》的上映日期,很多處在看熱鬧狀態(tài)還沒有加入討論的報紙也或真誠或調(diào)侃地催促好萊塢電影公司盡快把《羅拉快跑》推向院線。
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