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漁民手指,東灶港東北方向是一個六千多畝的天然兩棲島,它潮漲為礁,潮落為島,高出海面兩丈。島上資源豐富別有洞天。
岳炎上一世來過蠣蚜山國家海洋公園,在大明時候,它被稱為黃泥灶,漁民叫蠣岈堆。島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蠣岈,也就是牡蠣。蠣蚜山的牡蠣在后世遠近聞名,叫做怪鮮牡蠣。
所謂蠣岈堆,就是數(shù)百年來,牡蠣死了一層又長出一層,層層疊疊形成小山一樣,怪不得岳炎被漁民鄙視。
漁民偷偷出海,為的是打漁販賣換糧食,這蠣岈生的到處都是,隨便采挖,根本不用錢買。岳炎還以為生蠔像前世那樣頗具價值,自然要抽個嘴巴。
三天時間,鐵鋮和張九哥化身成漁農(nóng),拿著小鏟四處挖采牡蠣。
岳炎說身體還沒恢復(fù)、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大咧咧坐在一旁,還架起堆火烤牡蠣吃。
看著成堆的牡蠣,岳炎心花怒放。大明這不花錢的牡蠣,比后世的生蠔都要鮮美,心里yy的想著,夜間若有個美女陪伴,才不辜負了牡蠣中這么多難得的鋅元素和精氨酸。
若不是裝運不下,岳炎恨不得把整個蠣岈山都搬回家里。
雇車裝了滿滿十車牡蠣,岳炎志得意滿,浩浩蕩蕩回蘇州。如此多的牡蠣,小渡口肯定沒有合適船只運送,岳炎就抱著僥幸心思,在海門找個大碼頭想繞過崇明島,過江回蘇州。
聽說要經(jīng)過崇明島,船老大頭搖得像撥浪鼓——被海匪劫怕了,誰也不敢弄險。岳炎拿出勸人功夫,滔滔不絕說我們目標(biāo)小,即使繞路走小半天就到,未必遇到海匪。又許了重金,才讓船老大裝滿三艘船渡江啟程蘇州。
天氣晴朗、萬里無云,看著開闊的水面,岳炎心情無比舒暢,剛想清清嗓子唱兩句,卻不想側(cè)方的蘆葦蕩響起一陣急促的梆子聲。
遇上海匪了!
船老大哭死的心都有,為了銀錢鋌而走險,還是沒躲過崇明海匪。
崇明島在長江口,既是華夏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最大的沙島,有“東海瀛洲”的美譽。
元朝這里曾叫崇明州,大明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后歸蘇州府管轄。崇明是沙島,土地稀缺,靠江海水反復(fù)沖擊而成的新淤田畝又被崇明縣大戶分割霸占,窮苦百姓無有生計只能變身為盜、殺了崇明知縣。如今崇明島已經(jīng)沒有大明官員,是海匪的天堂。
蘇州府曾多次派兵剿滅,朝廷也派遣備倭都指揮使王憲和捕盜僉事胡瀛練兵抗匪。奈何水道縱橫、島嶼眾多,官軍這邊剛下海,那邊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即使有幾次交手,府兵也都被海匪打得抱頭鼠竄,多年來崇明海匪一直是歷任蘇州知府、蘇松巡撫和南京高官們的心腹大患。
聽著梆子響,岳炎也是心中大駭,一副愁眉苦臉。香蕉你個芭拉,為何自己命運多舛,剛想大干一把,這就要丟了性命了?
鐵鋮聽說有海匪卻來了興致,拿出挖牡蠣的鏟子要跟他們干一場,嚇得岳炎死命按住:“赤手空拳還有活路,拿了兵刃咱全得死,更何況就是把鏟子!你一個人能干得過那邊四五十人嗎?”岳炎低聲喝道。
船老大已經(jīng)吩咐停船,這是規(guī)矩。遇到崇明海匪,停船奉送銀錢貨物,能否留下性命卻要看海匪的心情。但如果不聽指令開船逃跑,被抓后所有人都要剁碎扔到水里。
鐵鋮氣得鼓鼓,扭過頭不看岳炎,小胖子張九哥趴下身子,眼珠卻四處瞄著,尋找逃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