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奕的先斬后奏之法,當真是有一些強硬了。
當即就有官員站出來反駁,畢竟在這個朝堂之上,也都有著各自的利益結(jié)合,有一些人,專門就是一個炮灰。
他們也有著炮灰的自覺。
聽到秦奕說要整治貪官污吏,要先斬后奏,要御史臺清查百官,這對于有一些官員而言,自然會破壞了他們的利益。
“啟稟陛下,臣以為,秦館主所言有一些偏駁。”站在大殿靠后的官員,站出來躬身施禮說道。
“如今大唐面臨重大的水患,百姓已經(jīng)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地方官員才是最能夠救治百姓者,因為他們乃是地方父母官,非常熟悉當?shù)氐陌傩?。如若在這個時候,施行所謂的整治貪官污吏,那到時候誰來救百姓?”
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另外又有一位官員也站出來了,躬身施禮說道:“陛下,章員外郎說的不錯,如今還是以水患為重,如此時刻,大家都在想著怎么治理水患,怎么救百姓。誰敢怠慢了?秦館主的前幾條諫言,和魏御史相符合,倒是不錯,但是在這個時候,又要治理水患,又要整治貪官污吏。
一旦傷了地方官員的心,寒了那些真正為大唐,為黎明百姓的地方官的心,那到時候還有誰能夠肩挑救民之責(zé)?”
李二陛下并未作聲,而是看向了杜如晦。
“陛下,秦館主所言皆是良策!”
杜如晦自然知道那些站出來反駁的官員屬于誰的人,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朝堂之上,有著多少的勢力,都是心知肚明。
但是整個大唐還需要這些人去維護,還需要這些人去管理,雖然大家的各自想法還有各自的利益不同,但是作為李世民,他需要這些人。
“自古以來各地出現(xiàn)水患,朝廷首要的任務(wù)便是賑災(zāi),但是這朝廷把賑災(zāi)的災(zāi)銀發(fā)下去之后,各地的官員能否真的賑災(zāi),這一點就不好說了。就拿前朝來說,當年江南水患,朝廷拿出了三十萬災(zāi)銀,可是最后的結(jié)果確實被江都的都尉刺史王世充拿去私用,最后還建了江都宮。
賑災(zāi)和清查貪官污吏并不沖突,只要是做的好,那就加官進爵。如果做的不好,自然要治罪?!?br/> 這朝堂之上,幾乎有一般的官員,都是靠著下面的官員賄賂發(fā)財,如今要是讓那些地方官因此事而受到牽連,到時候要是直接暴露出他們來,必然會受到影響。
小的無用,也只有大的出面了。
元鋃出列施禮說道:“陛下,臣以為,如今首要之任務(wù)還是在治理水患,這天降大雨,已經(jīng)四天未曾停止,繼續(xù)下去,水患必定遍布中原大地。清查貪官污吏可隨之而行,但是卻不能為主。
其次,這災(zāi)銀一時半會兒,也運送不到那些水患之地啊,道路都已經(jīng)被阻絕,各地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一座水城,當務(wù)之急是如何救人。
秦館主所言的小舟,在南方可能還能找到,但是大水沖刷之下,又有多少小舟能夠保存?如今怕是能找到十幾條,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
而北方更是少之又少,小舟救民,自然可行,但是關(guān)鍵是小舟并不多,再加上小舟容人之數(shù)有限,應(yīng)當另想他法才是。”
此人乃是元家的旁系,也是朝中的從六品,其言辭倒是比較中肯。
李二陛下聽完之后,對秦奕問道:“此又何解?”
“陛下,小舟只是一個工具罷了,小舟少,那還有大舟,不行,不是還有棺材嘛,救人要緊,何以在意那么多,實在是不行了,幾個木板拼起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舟嘛。
至于整治貪官污吏,并不是說要以此為重,而是殺雞儆猴,以免有一些官員真的就想要渾水摸魚,趁機發(fā)災(zāi)難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