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官場向來就有一個陋習,那就是從上而下的專項資金就像是一塊肥肉,誰見到都想去劃一刀。
比如說中央到地方的扶貧資金,下到省里后會先被劃去一塊,到地區(qū)再劃一塊,到縣里再來一刀,然后就是鄉(xiāng)鎮(zhèn)下手,最后到老百姓手里的時候,很可能只剩下了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這既有地方財政困難的原因,又有監(jiān)管不力方面的因素。這些被劃去了的資金,有的用到了正途上,有的卻很可能被拿去建大樓、買好車,供官員們享受去了。
到了后來,這種風氣愈演愈烈,很多地方官員膽子也越來越大,什么資金都敢下手,弄得老百姓怨言很大,所以上面就不得不弄出了一個“戴帽子”的說法,用以指明某筆資金專項專用,誰敢下刀拿誰是問。
當然,弄來“戴帽子”資金對于地方官員來說,是一件容易得罪同僚的事情,只有很有背景、或者無畏的官員才會這么做。
在楊正義看來,吳小正之所以特別點明這一點,應該是在強調(diào)楊貴平的背景和想出政績的決心。
果然,吳小正又說了一句:“老楊啊,我只能幫你到這了,你可得跟緊他,做事主動一點啊!”
楊正義稍稍有點奇怪,這小子為啥每次談正事就會叫自己老楊呢?
不過經(jīng)吳小正多次提點后,他確實已準備抱住楊貴平那條粗腿了。
經(jīng)過吳小正和楊貴平的一番對話之后,吳敏霞已不再質疑資金的問題,她問道:“那我們要做什么準備?”
吳小正陷入了短暫的思考當中。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對于食品加工廠來說,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有了資金后的運作方式確實完全不一樣。
在缺少資金的時候,吳小正就只能小打小鬧。
在這種情況下,他想生產(chǎn)任何產(chǎn)品,原材料都不會成問題,直接按市場價去采購就是了。
但資金充足了就不一樣。
資金充足之后,企業(yè)就得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準備不足,原材料就會嚴重短缺,從而引發(f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這樣不僅影響企業(yè)的產(chǎn)能,還會使生產(chǎn)成本增加。
所以運作企業(y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樣也不能做拍腦袋的決定,那樣會死得很慘的。作為重生之人,吳小正自然不想犯那樣的錯誤,他得提前做準備。
還有,一旦資金到位,相關的人員、設備、技術、宣傳推廣、銷售等相關事務也得提前準備好,一旦資金到位就能立即運作起來,這樣才能對得起楊貴平拉來的資金。
吳小正先耐心地把這些道理跟大家解釋了一通。
吳敏霞和楊正義又聽呆了。
盡管他們倆這幾天已經(jīng)圍繞吳小正的食品加工廠計劃已經(jīng)考慮了很多事情,但吳小正剛才所說的這些他們完全沒有想到。
楊正義感慨地說道:“難怪你不贊成我辭職去經(jīng)商,要是這企業(yè)交給我來弄的話,分分鐘得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