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人都未曾想到事情會這般順利,自得知原以為早已夭折的孩子并未死去的消息,文淵候雖有派人前去接回,卻并未表露出多激動和歡喜。還以為文淵候?qū)τ谶@個流落在外的兒子并不在意,哪曉得不過問了兩句就認下這個兒子。
????精明的人稍微細想還會發(fā)現(xiàn),文淵候自始至終沒有確定莊重是否是他流落在外的親生兒子,這般一來就更耐人尋味了。
????曹氏并未想那么多,只聽到文淵候要讓莊重認祖歸宗心中歡喜不已,“你這傻小子還愣著干嘛,還不快跪下來叫爹?!?br/>
????莊重卻干杵著不動,曹氏頓時急了,想要說兩句卻被臉色不佳的莊平拉住。曹氏難得看到自家漢子這副模樣,心里也重視起來,不敢再多話。
????雖文淵候一直未提當年之事,還讓他們夫妻倆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可莊平和曹氏心底很清楚文淵候心中一直扎著一根刺。這也是文淵候讓莊平成為富貴翁,卻不會利用自己的權勢讓莊平父子入朝為官的原因。莊平夫妻不敢鬧也是因為當年的事實在做得不厚道,怕徹底惹惱了文淵候,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文淵候與大哥莊平為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相差十二歲。莊平母親為原配,在莊平八歲時便因重病去世。莊父一年后再娶妻,又得一子即文淵候。莊父是個鄉(xiāng)紳,家中頗為富足,文淵候之母是個貢生的女兒,知書達理又十分漂亮。文淵候的容貌就是接了母親,只可惜其母是個命薄的,生下文淵候沒兩年也去世了。文淵候七歲時,莊父也去世了。
????當時莊平已經(jīng)娶妻,本就精明又有了自己的小家,不免覺得年幼的文淵候是個累贅??扇粝氪藭r分家,就要將一半的財產(chǎn)分出。族老和文淵候的外公可都盯著呢,他難以做手腳,因此只能將文淵候撫養(yǎng)長大,然后背地做些手腳,在正式分家之前為自個小家爭更多利益。
????原本一個孩子又能花銷多少,偏莊父見文淵候打小聰慧,留下遺言讓文淵候務必要走科舉之路光宗耀祖。這條路最是費錢,光筆墨紙硯就不知花銷多少,讓莊平夫婦十分牙疼。
????文淵候未及十五歲便中了舉,因覺自己學識還不夠,便想要等兩年再赴京趕考。這般一來又是不小費用,這可是在刮莊平夫妻倆的肉。曹氏便出了個主意,讓文淵候娶個殺豬佬之女。莫看殺豬佬這名頭不好聽,家中卻頗為富裕,對這個女兒寶貝得緊。因其貌丑陋,殺豬佬又不肯含糊,哪怕承諾嫁妝豐厚,此女臨近二十也沒找到婆家。
????曹氏以成家立業(yè)以及長嫂如母,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的理由幫文淵候?qū)ち诉@門親事。那時候的文淵候一直蒙頭讀書,不聞窗外事,心思十分單純。莊平兩夫妻這些年雖刻薄卻把他撫養(yǎng)長大,還把家中事全都攬去,讓他有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讀書。所以雖覺得現(xiàn)在就成婚有些早,卻也沒有反對,沒多問應了下來。哪曉得自己的大哥和嫂嫂會這般坑他,待到掀開蓋頭知道真相時,已經(jīng)沒有回頭的余地。
????文淵候雖是不滿意這門親事,但見那盧柳枝雖然相貌不佳又十分粗鄙,還比他大好幾歲,可心底善良,勤快能干,并非那么不堪,也就湊合著過了。聽信曹氏的說辭,妻子就要能干,不應以貌取人。文淵候從小因容貌出眾而困擾,覺得此話很有道理。
????夫妻倆雖感情不深,卻也處得不錯。
????文淵候一心讀書,才剛過十五歲人情世故尚且稚嫩,并不知道他的大哥把持了家中所有資產(chǎn),還未分家卻又不給他們二房生活費,平日開銷都是盧柳枝用自己的嫁妝補貼。盧柳枝對于這個出色的小丈夫十分敬重,又覺自己粗俗,更不敢用這些俗事叨擾他。作為新婦也不敢生事,唯怕原本就不太喜歡她的文淵候更厭煩她,這讓莊平兩夫妻一直占著便宜。
????若非盧柳枝嫁妝豐厚,否則難以支撐。盧柳枝一直咬牙忍著,想著只要丈夫高中,以后總會有好日子過。哪曉得還沒等到那一天,一場大雨把所有希望都沖破。原本殷實人家瞬間傾家蕩產(chǎn),就連這些年攢下不少家當?shù)那f平也變得一無所有。
????正待兩家人絕望之際,朝廷招兵。莊平膽小犯懶那愿意遭這個罪,便以自己身體不佳為由把文淵候推了出去。形勢所逼,文淵候不得不棄文從武。文淵候在軍中所得俸錢均寄了回去,卻都落入莊平口袋里。盧柳枝只能依仗兩人二活,日子過得艱難??杀R柳枝從不與文淵候說這些,默默隱忍著,不想帶給丈夫一絲困擾,文淵候也并不知情。
????后文淵候隨著大軍南征鎮(zhèn)南王,一場大戰(zhàn)杳無音訊,大家都說他已經(jīng)死去,朝廷還發(fā)放了撫恤金。曹氏和莊平得了錢便將盧柳枝踢出家門,那時候盧柳枝腹中已懷有七個月的身孕。
????哪曉得文淵候并沒有死,還得了將帥賞識,后又屢立奇功成了將軍還被授予了爵位。榮耀而歸時再尋親人,卻發(fā)現(xiàn)結發(fā)妻早已不見,腹中孩子也不知流落何方,甚至是男是女都不知曉。
????當時樞州屢遭災,因災而亡、失蹤的人不少,文淵候?qū)τ谇f平的說辭雖有懷疑卻也沒法求證,后便娶了將帥之女魏玉華。直到盧柳枝的哥哥盧峰上門討伐,才知道當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