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不了氣體分子篩選問題,造出來的鋰空氣電池就得背個氧氣罐在后面,手機是不用想了,新能源汽車說不準還有點可能。
不過,應該也沒有人愿意自己的汽車,每一次點火都得冒著變成火箭飛上天的風險。
江棲野一點一點的研究著眼前所有的資料。
正極為一層被氣體篩選隔膜覆蓋的氣室,負極為電解液包裹的鋰負極材料……
能量轉化涂層,熒光涂層·····
除了電解質(zhì)溶液是普通的硫鋰電池電解質(zhì)之外,其他幾種東西都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晶體的設計結構簡單明了,明了到了就算擺在地球人面前拿去抄,也沒人能抄下來的程度。
因為技術難點全在細節(jié)上,很多原本需要從設計的角度去解決的問題,全都在材料中得到解決了。
江棲野試著在網(wǎng)上查了下那些材料的分子式,根本查不到這些分子式的任何信息,這些東西都是一種全新從未出現(xiàn)過的材料。
看著堪稱浩瀚的資料數(shù)據(jù),江棲野決定還是先研究最簡單,以目前他的資源能夠復刻出來的東西,即正極材料上的氣體篩選隔膜。
這層隔膜的分子式是聚二甲基硅氧烷,這個材料并不少見,在一些護膚品、洗發(fā)水里甚至都能找到。
而這個氣體篩選薄膜中的納米孔結構,便是解決鋰離子傳輸以及氣體篩選的關鍵之一。
至于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的納米孔薄膜,江棲野覺得可以通過旋涂法和氫氟酸刻蝕進行制備,或者使用實驗室里的liga和光刻系統(tǒng)大概也能制備出來。
雖然說可能目前還無法完全還原成晶體里的技術,但是以此作為模板進行仿制還是能夠做到的。
以現(xiàn)在江棲野手上的資源,能夠有把握把這個氣體篩選薄膜做出來。
將所有的數(shù)據(jù)保存好之后,江棲野方才退出科學城。
看了看手機,已經(jīng)是凌晨的十二點。
困意瞬間來襲,他閉上眼,立馬入睡。
第二天,江棲野起了個大早,上完課之后,直接趕往實驗室。
他并沒有打算在初級實驗室里進行實驗,首先是因為現(xiàn)在他的積分已經(jīng)不多了,用不著在這種小實驗上再花費一部分。
其次是趙正國的實驗室里完全有條件進行實驗,他現(xiàn)在作為實驗室的第二負責人,能夠在實驗室里做出成果的話,對于以后的科研經(jīng)費申請都是有巨大幫助的。
加上馬上就要進行青年學者的選評,有一個重量級的成果對于評選的幫助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而且這氣體篩選薄膜一但做出來,必定會讓全球的電池廠商為之瘋狂,因為氣體篩選的問題一旦解決,就意味著硫鋰電池可以升級為硫鋰空氣電池,無論是其安全性問題還是儲能效果都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自己也肯定是要進行專利的申請。
而一但要申請專利,那就意味著他必須在現(xiàn)實的實驗室中,至少將這玩意兒做出來一次。
否則很多東西無法解釋,更何況申請專利、撰寫論文也需要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