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太貴
“大姐,豬頭肉挺香啊,多少錢一斤?”
“三塊錢?你這好貴啊。”
“啥?生豬肉都兩塊五?過年的時候也才一塊八,現(xiàn)在咋這么貴了。”
“餡餅哩?”
“兩毛一個?五毛錢三個是吧,那給我來五毛錢的吧……”
快二十年沒有趕過大集了,陳凌當(dāng)真是興致勃勃。
也不急著去買牲口。
長樂鄉(xiāng)的大集是呈“井”字形的,于是乎,陳凌就這么推著車子從長樂鄉(xiāng)東頭走到西頭,從南頭走到北頭。
直把大集逛了個遍,見到記憶里的吃食,就停下來買點,邊走邊吃。
最后手里的東西都拿不下了。
惹得許多趕集的看到后,紛紛奇怪的瞄他。
“喂,這位大哥,我家有看車子的地方,你停車不?”
這個時候,恰好正有一個半大小子從不遠(yuǎn)處跑了過來,好奇看了他一眼,看到他手里東西多得快拿不住了,就問道。
“不停,不停?!?br/>
陳凌擺擺手,左右瞄了瞄,準(zhǔn)備找個沒人的地方把東西收進(jìn)洞天里。
半大小子被拒絕后就不再多看,跑到旁邊的一戶人家,隔著院墻朝里邊喊:“剃頭去嘍,三哥在家不,去集上剃頭走?”
“走就走?!?br/>
被叫做三哥的青年漢子拎著掃帚走到門外瞧了一眼,把掃帚往門后一放,就跟著那小子往大集的東面走。
一邊走著,那小子還不停地吆喝著,一會兒工夫就叫了一大幫子人,鬧哄哄的去了大集上。
“剃頭?”
許多年不趕大集,陳凌看什么也覺得有趣,就推上自行車跟了過去。
他頭發(fā)也長了,正好去理一理。
在他們這里,大多數(shù)地方,理發(fā)還不叫理發(fā),叫剃頭。
除卻縣城之外,很多村鎮(zhèn)理發(fā)店也比較少,都是剃頭師傅走街串巷,隔三差五的去村里,或者來到集上,給人剃頭,有上年紀(jì)的也有年輕的,每個大集,多的時候能有兩三個剃頭匠,但生意卻是不錯的。
陳凌剛在集上轉(zhuǎn)的時候,就見到了兩個剃頭攤子。
不過他多年沒趕大集,走馬觀花似的,為的就是體驗一把趕集的那種感覺,所以只是瞄了眼就走了過去,并沒有多停留。
正好走個順路,鄉(xiāng)政府的后面有茅房,他就借著上茅房的工夫把東西全放進(jìn)了洞天里。
繼續(xù)往距離近的一個剃頭攤子走。
這攤子就擺在鄉(xiāng)里糧站的門口,有個擔(dān)挑的剃頭挑兒,旁邊豎著一個小小的旗桿。
剃頭的是個老師傅,高鼻梁,小眼睛,陳凌瞧了一眼,覺得很像是說相聲的那個馬三立。
老師傅的手藝當(dāng)真不錯,很快就給兩個人剃完了頭發(fā)。
陳凌去隔壁攤子上,買了點瓜子,靠在墻根嗑著瓜子觀看。
這時候幾個圍上去的半大小子已經(jīng)嚷嚷開了,要么說平頭推得不平,要么說光頭剃得不亮,談嫌著老師傅的手藝,等著給自個兒剃頭。
老師傅大概是見怪不怪。
嘴里應(yīng)承著,跟他們說些家常,手里卻是絲毫不慢。
這會兒準(zhǔn)備剃頭的是一個黃臉老漢。
剃頭師傅抖開一塊厚實的老白布,給老漢圍在脖子上,擦了擦剃刀。
剃頭師傅笑笑,喊一聲:“老哥,咱開始!”
手起刀落,一綹花白的頭發(fā)落到老漢脖子上圍的白布上,露出一綹白格生生的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