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言深得吾心!”高順的一番話引起了荀彧的共鳴:“今朝綱不振,眾人卻只知望天而嘆,卻不知舉三尺劍誅殺董賊,匡扶漢室,世風日下矣!”荀彧不無感慨的說道!
“文若,你既有此心,為何不拔劍而起?卻要舉家遷徙,至河北以避戰(zhàn)亂?”郭嘉突然笑著問道!
“兩年不見,奉孝你還是如此性情!”荀彧似乎也習慣了郭嘉的這個性格,聞言苦笑道:“吾乃一書生耳,縱有大志,若不得其人,亦束手無策!”
“我看你家中已然收拾了一番,莫非是這就要北遷了?”郭嘉不以為意,掃視著四周墻壁上收掉的書畫痕跡問道。
“友若來信言冀州兵精糧足,半月之后便會派人來接,故此先行準備!”荀彧倒也沒有掩飾,他給荀攸寫信就不怕高順知道此事!
“冀州兵精糧足?”郭嘉玩味的看著荀攸,轉著手中的茶杯問道:“文若,你年紀比我稍長,見識也遠勝與我,今日此舉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奉孝!”荀彧看了看高順和荀攸,有些感慨:“吾豈不知韓馥其人也?如今為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有友若在,家小亦可得其惠顧!”
“荊州已然平定,又無戰(zhàn)事,劉表有愛才之名,文若為何不去?”郭嘉沒有回答,又問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問題!
“吾與劉表在洛陽見過數面,此人雖以名士自居,卻外寬內忌,徒有其表罷了!”荀彧搖搖頭!
“既然荊州、冀州皆非你所愿,中原并不安穩(wěn),何妨考慮并州?”郭嘉直截了當的對荀彧說道!
高順看著這個曾經推薦郭嘉的人,今天被郭嘉先邀請,覺得這兩人命運是不是真有交集,聽郭嘉說話,便在一旁誠心說道:“既然先生心系天下蒼生,何不助順一臂之力,共保漢室,誅除奸佞,還天下一個清寧世界?”
荀彧聞言神色不變,似乎還在考慮什么,頓了一下才道:“大人不遠千里親來寒舍,令彧感激不已,然并州實非吾考慮之列,只是聽聞大人招納賢才才有一問,容吾思之!”
“先生直言不諱,可見對在下推心置腹,順焉能強求?卻不知需要多少時日?”高順見荀彧說出自己的疑慮,并未推辭,知道還有余地,但也怕他拖得時間太長,要真被韓馥派來的人接走,那可真是虧大了!
“一日足矣!”荀彧似乎料到高順所想,笑道:“天時已晚,大人不妨在寒舍過夜,明日一早再走不遲!”
“如此甚好!”高順聞言大喜,一天的時間他還是能等的,當下說道:“不過我這人馬有些多,只恐要先生破費了!”
“舍下雖不足以屯兵,但千余人耽擱兩三日還足以應付!”荀彧坦然答道,大戶人家的氣度就是不一樣!
高順知道荀彧要打聽并州的情況,便假借安排士兵先告辭出來,留下郭嘉和荀攸二人做說客,要是他們二人都說不通,高順還真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了。
高順出發(fā)前就有思想準備,凡事盡人事聽天命,要是荀彧真的與自己擦肩而過,他也不會有遺憾,就算沒有荀彧相助,他憑借自己的優(yōu)勢也能打拼出一番天地,退一步來講,他沒有能力入主中原,馳騁塞外總可以吧?
高順一面自我安慰,一面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典韋等人睡了一晚上,清晨天剛亮便被親兵叫醒,穿衣出門,一股冷冽的寒氣襲來,高順打個寒顫,頓覺的精神清爽許多!
“大哥起得好早??!”正在這時門口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正是郭嘉!
“搞定了?”高順聽到郭嘉的語氣帶著一股輕松,他心中一陣激動,雖然他也做好了兩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