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覺著有些難以下筆,路人本來是想偷個懶的。但后來又一想,三百十多萬字的一部長篇都寫下來,怎么著也得做個總結不是,所以就胡亂地寫幾句吧。
本書所以會以萬歷十五年徹底改變大明內部歷史進程為結點,是因為路人剛開始想寫萬歷年間故事時看了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一書才起的意,而大師對大明最終滅亡的關鍵點也定在了這一年,說是萬歷十五年開始明朝已徹底不可救……
后來在寫作此書時,路人就做出了決定,要改變明朝滅亡的歷史,就得把萬歷十五年之前的一段給徹底顛覆掉。
很多寫相近歷史文的作者都喜歡讓這時代的大明朝大踏步地邁入資本主義社會,甚至因此出現(xiàn)議會選舉之類的東西,把皇帝都給架空了。
對這一點,路人是一直都有不同看法的。無論是從幾千年的傳承來看,還是當時大明國內的現(xiàn)實狀況,都沒可能出現(xiàn)這樣超前許多的土壤。哪怕你是手握再大權力之人,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把這種強大的歷史慣性給扭轉過來。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便是瘋子,而這一選舉之類的超前的可不是幾步的事情了,若真有人敢這么干,路人相信他只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得連渣滓都不剩。
正是本著這樣的心思,路人在本書里便沒有讓楊震產(chǎn)生任何造反之心,反而一心幫著萬歷不斷鞏固皇權。因為在那個時代,想要讓國家強大,有一個強勢的君王,減少內部君臣的爭斗是唯一的途徑。事實上就是幾百年后,我國的情況也沒有太多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