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方浩帶著兩個童子去參加皇都舉辦的煉丹大典。
將煉丹師方氏煉丹房的招牌一亮,便輕易的進了大典會場。
日光淡淡,鳥兒飛上枝頭,為這初秋季節(jié)增添了幾分別致優(yōu)美。
皇宮西邊的校馬場空了出來,被改成了煉丹大典的會場。
從頭到尾,面積遼闊,侍衛(wèi),官兵,來回巡邏,老百姓們只能在外面看。
稍微有些身份的達官貴人坐在了觀禮臺。
下方大紅地毯,香爐升天,上方龍鳳樓臺,威武不凡。
趙國皇帝“趙義”身披九五龍袍,金冠束發(fā),一臉平靜端坐樓臺賞月。
而所謂的“月”貶義音,樂!大紅地毯,歌舞升平,禮炮。
當(dāng)簇簇?zé)熁鹕熘H,煉丹大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海!”
正式開始。
“嘩啦!”
約莫幾百道身影從正門入場,在他們的面前站立一個個的橫刀武士。
而在武士的身旁各有一個清氣環(huán)繞的丹爐,十年份的靈材也都包含其中。
眾多煉丹師,分庭而立,各自選擇丹爐開始升火煉丹。
這些人走路時的神情基本分成了三類。
頭一批接觸到煉丹爐的人基本都是跑著進來的無比歡快。
但等他們接觸到丹爐的那一刻卻又一臉緊張了起來。
這些人一看就不是真正的高手。
第二批人則相對緩步,神色間帶著平靜,似乎過海不過是熱身罷了。也的確有些本事,甚至有人也的確是胸有成竹,絲毫不見捉急。
最后一批人,數(shù)量最少,但也是年紀最大的一批人。
這些人要不是老邁的走路緩慢就是身后有著無數(shù)狗崽阿諛助威。
方浩自然是第二批,他來到一座丹爐前,只是微微掃了幾眼靈材。不動聲色的從指尖彈出了一絲絲的煉氣真火。
煉丹開始了。
觀禮臺的眾人七嘴八舌,百姓們更是滔滔不絕,倒也為這肅然的氣氛增添了幾分的熱鬧。
約莫兩柱香后開始有“霹靂吧啦”的爆裂聲響徹在了碩大廣場。
并且這樣的聲音還不在少數(shù)。
眾人聞聲望去,果然!是有人煉丹失敗了。
伴隨著噼里啪啦聲不斷地響起,煉丹失敗的人變得越發(fā)的多了起來。
僅僅不到三炷香的時間,就有近半煉丹師垂頭喪氣的退出了大典會場。
來時興致匆匆,走時垂頭喪氣,這就是路人甲的人生啊!
方浩紋絲不動。
第一關(guān)“過海!”對他而言沒有絲毫的壓力,甚至可以說成是輕而易舉。
小半日后。
折在第一關(guān)過海的煉丹師共計兩百多人,參賽的也不過三百多人。余下的一百人,昂著頭,大步邁入了第二關(guān)“翻墻”
用來翻墻的煉丹爐明顯要比之前的那些煉丹爐珍貴了不少。
煉丹所用靈材也從十年份增強到了五六十年份甚至七八十年份。
一個身披紅衣的老者,站在高臺上,與趙國皇帝低語幾句便走下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