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這一階段,楊潮佩服的人物有三個半,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和張謇。
????第一個是李鴻章,第二個是袁世凱,張之洞只能占半個,但是張謇卻能占一個。
????原因很簡單,楊潮覺得自己跟張謇的精神狀態(tài)最接近。
????張謇是清末狀元,這狀元據(jù)說來的不正,但是名頭放在那里,如果當官的話,必然步步青云。
????但是他們沒有入官場,而是放棄仕途,一心經(jīng)商。
????他經(jīng)商卻也不是純粹的商人,而是一種理念的實驗,因為怎么看他都不是為了掙錢,他辦紗廠,利潤除了用來分紅之外,就是辦學校,墾荒田,救濟百姓,改善交通。
????他是實業(yè)救國的提倡者。
????很顯然這人是一個有理念,有抱負,而且敢于行動的人。
????楊潮認為清朝缺的就是這種人,不是李鴻章那樣的官僚,不是袁世凱那樣的梟雄,也不是盛宣懷那樣的官商,而是張謇這樣能夠付諸行動的理想家。
????所以他來是想邀請張謇北上辦廠的。
????論起來,有辦廠經(jīng)驗的,不止張謇一個,盛宣懷辦了那么企業(yè),經(jīng)驗比張謇豐富多了,可是楊潮跟盛宣懷見面的時候,卻一個字都沒有提。
????原因就在于張謇辦廠能抓錢,而盛宣懷辦廠卻只會向朝廷要錢。
????當然盛宣懷辦的是重工業(yè),是煉鋼、造機器,可是在鋼鐵和機器大量進口的年代,重工業(yè)真的不能掙錢嗎?
????說起來還是心態(tài)的問題,張謇是把做實業(yè)當做救國來做的,而盛宣懷只把辦洋務當成做官來做的,兩人的出發(fā)點不同,付出的精力,關注都不同,盛宣懷的工廠里貪污腐敗,走后門進來吃干糧的比比皆是,張謇這里卻絕對找不到一個冗員。
????不提盛宣懷,就是跟張謇同時期創(chuàng)辦蘇綸紗廠的陸潤癢,就差了許多,差就差在對方辦實業(yè)也是以當官的形式辦的,辦實業(yè)不過是他的政績,而張謇卻是出于理想。
????“楊大人久仰了!”
????張謇在南通碼頭上親自迎接楊潮,態(tài)度十分誠懇。
????楊潮此時已經(jīng)有了偌大的名頭,不說朝野皆聞,起碼官場上都知道了這么一號人物,消息靈通的商人,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讀書人也都聽過楊潮的名頭,畢竟一次次做出震動性事件,想不被別人知道都難。
????“狀元公客氣了。”
????楊潮連忙回禮道。
????張謇直起身來,直視楊潮,嘴里嘖嘖感嘆。
????“年輕!”
????楊潮看起來也就是十幾歲到二十歲的樣子,誰能知道后世的他也是活到五十的老狐貍呢。
????“呵呵?!?br/>
????面對張謇的感嘆,楊潮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張謇頓覺自己失禮,官場上說人年輕,等于說人年少無知。
????楊潮看到張謇尷尬,立刻岔開話題,立刻就問:“不知道張公考慮的如何了?”
????邀請張謇去山東辦廠,早就在電報中溝通過了,但是張謇一直沒有答應。
????“楊大人放心,山東設廠一事,老朽老夫應下了!”
????張謇說的很果決。
????楊潮倒是很意外,之前一直都不肯答應,如何突然答應了。
????張謇看出了楊潮的疑惑,解釋道:“楊大人救災一事,實乃大善事也,朝野莫不稱頌?!?br/>
????楊潮想明白了,張謇是看到自己當時動員了上萬人救災,又出了一大筆錢購買物資的原因,知道楊潮是真心為民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