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淑妃從養(yǎng)心殿出來,路過某處宮殿時,很遠就聽到了殿內傳來的笑語聲。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聽不得喧鬧之聲,此處雖距離壽寧宮尚遠,可若讓陛下知道了,免不了責罰。
淑妃不由皺了皺眉頭,問道:“這是何人的住處?”
旁邊侍奉的宮女小聲道:“娘娘,這是公主殿下的安樂宮。”
“安樂宮?”淑妃的眉頭皺著更緊,說道:“進去看看?!?br/> “是......”
淑妃進了安樂宮,便看見趙嫣捧著一本薄薄的書冊,毫無形象地拍著桌子大笑。
一邊笑還一邊喊:“讓他那么壞,活該被關進天牢!”
“誰被關進天牢?”
淑妃眉頭緊皺,問道。
趙嫣正在興頭上,頭都沒抬,回道:“就是那個謀反的將軍?!?br/> 謀反?。?br/> 淑妃臉色大變:“誰謀反?”
趙嫣聽見她的聲音,突然反應過來,抬頭看去,忙道:“不是謀反,是張生......不對,沒人謀反,嫣兒剛才在看話本。”
淑妃松了口氣,坐到趙嫣面前,苦口婆心道:“嫣兒,你已經長大,該懂事了,皇祖母身體不適,你身為公主,還在宮中喧鬧,成何體統,若讓你父皇知道,又免不了責罰?!?br/> 趙嫣撇了撇嘴,低頭道:“嫣兒知道錯了?!?br/> 淑妃看著自己唯一的女兒,心不由軟了。
握住她的手,好聲說道:“不是母妃不近人情,你已經長大,最多三年,便要出宮開府。
在宮中,還有你父皇和母妃護著你,出了宮,若禮數不周,免不了落人口舌,到時候,又有誰能護著你?”
趙嫣耷拉著腦袋,委屈巴巴地道:“嫣兒知道了?!?br/> 這天下,能讓她這般順從,只有幾個人。
一個是父皇,一個是皇祖母,還有一個,就是她的生母,淑妃。
此刻,聽著母妃的教導,雖然心里不服,可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
知女莫若母......
淑妃知道她有自己的想法,說得再多,也沒有任何用處。
不由嘆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多說無益,母妃說的,有三分,你能記在心里,母妃便心滿意足了......”
“母妃說的,嫣兒都記在心里?!?br/> 趙嫣攬住淑妃的胳膊,眉目帶笑。
淑妃無奈的搖了搖頭,看向桌上的書冊,說道:“這便是你說的話本吧,拿來給母妃瞧瞧?!?br/> 嫣兒這丫頭一向不喜讀書,只愛舞刀弄槍,前些天,還一個人溜出宮,嚷嚷著要行俠仗義。
今個兒竟然安安分分地待在寢宮,抱著一本書讀……
她倒真想瞧瞧,什么書,能讓嫣兒都如此入迷。
“母妃,這可是嫣兒一個朋友所作,全天下僅此一本......”
趙嫣得意揚揚的將書送到淑妃手上。
“僅此一本?”
淑妃拿起書,翻開第一頁,見上面端正的寫了三個字:西廂記。
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字,竟是一本沒有署名的孤本。
淑妃出自定國公府,乃是當代定國公的妹妹,從小受世家熏陶,讀書識字,偶爾還能做些詩詞。
此刻聽女兒說,自己手上拿的是孤本,不由起了興致,翻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