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根這個不足500人的小鎮(zhèn)都流傳著一件事“花店對面的街角住著一對三胞胎姐妹。”
當然,這年頭三胞胎沒什么可稀奇的,畢竟自從試管科技出來后多胞胎的幾率就大幅提升,有時候連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
可是所有人都沒見過他們的母親或著和家人,這三個僅僅15歲大的孩子就像是有天夜里憑空出現(xiàn),然后讓她們在這個小鎮(zhèn)自立根生一樣。
造化弄人啊。
“應該是哪個婊子留在這里的吧?”
“她們的家里欠錢了,被賣出來了。”
“離家出走了?現(xiàn)在的孩子……”
“貸款了?就說嘛,貸款哪怕多走幾步路去隔壁法國也不能信這種小道放貸。”
……
關于這三個女孩的指指點點幾乎沒有斷過,只是她們也不太在意,她活的很認真,盡力的去改自己現(xiàn)狀,慢慢的她們有了工作,大姐在隔壁的花店插花,二姐在一家咖啡館做侍從,而最小的妹妹則做起了撰稿寫手,畢竟在戰(zhàn)爭時期新聞熱點很搶眼。
她們在試圖慢慢融入這個小鎮(zhèn)或者說小鎮(zhèn)里的這群人。
只是有一點很奇怪,她們的臉上總是裹著圍巾,無論春夏秋冬,臉上的圍巾裹的嚴嚴實實只留個眼睛。
“怪癖。”
“整容了吧?”
“我要像她這樣我都不出門。”
……
但即使這樣她們?nèi)匀粦{努力留住了工作并且成績還不錯。
她們小心翼翼且堅定的活著。
直到有一天。
二姐在給一位客人端咖啡時圍巾從臉上滑了下來。
一個狗頭出現(xiàn)在客人面前,紅眼睛,特別兇惡的那種。
“臥槽,嚇唬誰啊!”客人嚇了一跳,一把打翻她端著的咖啡。
滾燙的咖啡灑了她一身。
聞訊而來的店長腆著肥胖的肚子慌亂的跑過來見到她的那一刻店長展現(xiàn)了人類最本質(zhì)的情緒:驚訝、竊喜、同情、諷刺。
“你居然是只狗?”店長噗一聲笑出來,就像沒憋住。
半?走到客人面前陪著不是,并且要她給客人道歉。
“pardon。”她撿起圍巾然后鞠躬,但聲音是從一張狗嘴里發(fā)出來。
“太惡心了,你們咖啡廳沒人了么?讓一只狗給我上餐!”客人敲著桌子罵道,上好的牛排被打翻。
“是是是,您的費用全部免單,算我們賠償,您吃盡興。”圓滑的老板用一張世故的笑臉在討好著客人,這會就是讓他叫爸爸他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