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皇宮,李恪就在小寶子的引領(lǐng)下下來到了長安城最為繁華的西市。
眼前的繁華可謂到了極致,街道兩旁店鋪林立,不時的有西域胡商出來叫喊。
街上行走的白茶馬幫、挽著手臂的男女,悠閑的海外異客,和操著各種口音討價還價的雇主。
李恪確實感覺到歷史上對長安城的描述的確不假,說萬國來朝也不為過。
不過,看到李恪心事重重的樣子,明顯心思不在眼前的繁華長安西市上。
歷史上想要被立為太子,最終坐上龍椅。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得到皇帝的認可,二是文武大臣的支持。但是,在唐朝除了這兩個必要條件之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李唐王朝是由三股力量建立起來的:一支是關(guān)隴集團,一支是山東集團,一支是江南文士。
關(guān)隴集團就是由北魏鮮卑貴族組成的軍事集團,也包括胡化的漢人和西域的胡人。而關(guān)隴集團,大部分都是********的勛親貴戚,有些還在李唐開國過程中建立了戰(zhàn)功,如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等人。
山東集團則包括山東士族和山東豪杰兩部分。山東士族歷史悠久,經(jīng)濟實力雄厚,并且具有強大的宗族鄉(xiāng)里基礎(chǔ),由此產(chǎn)生出巨大的政治能量,進可以控制朝政,退可以控御鄉(xiāng)土。而山東豪杰則是在隋末混亂下崛起的寒門地主集團,換言之,他們是在隋朝末年大動蕩中勢力迅速崛起的地方豪強。所謂山東豪杰是以暴力提升社會地位的,說白了就是黑社會。
江南文士是在隋朝統(tǒng)一南方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世家大族,他們一方面參與唐朝政治制度、典章則例的制定,另一方面又在江南地區(qū)繼續(xù)發(fā)揮影響。這三支力量對于唐朝的建立和前期國力的恢復(fù)壯大都起了很大作用。
李恪在想,自己想當(dāng)上太子,成為未來大唐帝國的皇帝,就不能不重視這三股力量。
但是,重視歸重視,但要讓這三支力量認可自己,讓他們支持自己,這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到的,需要從長計議。
而除此之外,首要的問題就是發(fā)展自己的力量。做任何事情沒有人是不行的,而眼下李恪最缺的就是人,現(xiàn)在他身邊可謂一個信任的人都沒有,更何況是那種為他出謀劃策的心腹了。
血淋淋的歷史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權(quán)沒勢的王爺是斗不過手無實權(quán)的權(quán)臣。所以,他要是跟李承乾爭皇位,跟李泰和李治爭皇位,必須要有權(quán)利。
所以,他需要的是一個忠于自己的集團,忠于自己的文官集團和軍方集團。只要有了這樣的勢力,他才有跟能力跟他們爭奪皇位,才有資格走上爭霸的道路。
說到文官集團,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岑文本。這個在《貞觀長歌》里被描寫為妖人一般的頂尖的權(quán)謀大師。
頂級的權(quán)謀家,必須首先是一個干才,這其實是千萬行業(yè)的定則,技術(shù)讓你站住腳,處世讓你邁開步。而岑文本就是這樣的一個干才,他忠于大唐,忠于李世民。
所以,即是李世民知道他的所作所為,也拿他沒辦法。
在太宗將任命通知岑文本那段全戲頂級對話中,李世民把話說開:“這十幾年,我知道你身在曹營心在漢,放棄了所有**,忍受無法忍受的屈辱,我很想把你揭穿,但居然找不到你任何把柄,現(xiàn)在,我也只有把這個職位給你,否則,史書一定會說我不能用賢?!?br/> 貞觀年間,由于李世民在做秦王時曾任尚書令,十幾年,此職空缺,而在最后,這個宰相之首的官銜授予的正是岑文本。正是岑文本的忠義和睿智是他讓李世民如此讓步的。
他作為李恪的老師,畢生都在為李恪入主東宮而努力,可謂是嘔心瀝血,最終敗給了長孫無忌含恨而死。不能說岑文本智謀不行,只是李恪表現(xiàn)的太剛烈,太張揚,才使得岑文本最后功虧一簣。
岑文本可是江南文士的第一人,在貞觀后期引領(lǐng)著整個江南的文士集團。并且,他本人又是江南世家子弟。
所以,得到他的支持,就等于江南文士和世家的支持。
現(xiàn)在的李恪已經(jīng)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李恪。既然讓自己重新做一次李恪,他就要讓岑文本發(fā)揮他全部的謀略,讓他看到自己入主東宮的那一天。想到這里,李恪心里不由暗暗得意。
而他今天突然出宮,名義上是逛街,主要還是想去看看岑文本,想提前把他拉到自己的陣營里。
所以,他問小寶子,“你知道岑先生住在哪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