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覺出來了,自己真心變化不小,尤其在說話方面,前世的自己可是從來沒有對人這樣直白的,袒露想法的。
邱師傅這樣老練的買賣人,張了張嘴,竟然沒有接下來小梅的話。只能拐了個彎兒,囑咐別的:"哈哈,這些布料,我可給你留著,我這個鋪子里,都是最時興的貨,嗯,不愁賣的。"
小梅答應(yīng)著往外走,又側(cè)了頭,再次瞧了一眼,空落落的,曾經(jīng)掛過頭花的墻面。
有一些隔膜,已經(jīng)產(chǎn)生,終究是再回不到從前了。
走在路邊的時候,兩只腳板火辣辣的痛,小梅已經(jīng)習(xí)慣了“痛并快樂著”的生活,心里還天馬行空的想著,這輩子想要長高個啊,大概是不需要在家里掛個籃筐,練習(xí)蹦高跳躍了,每天這樣不停的兩條腿兒走啊走,應(yīng)該算得上是最好的鍛煉。
這次照常去的批發(fā)街,也還是找的上次的那個老主顧。老價錢,挑了一部分鮮艷的薄款布料,重新打了個包袱卷兒,斜挎在背上。
有時候做買賣就是這樣,不討價還價,任何人來了都是一口價,反而更能讓買主放心,覺得舒服。
以后,真讓自己把店鋪開起來的話,也要采用這種一口價的方式。
她又另外購置了一袋子各色縫紉機(jī)線,一板機(jī)針。沒找到賣墊肩的地方,小梅琢磨著,回去后,用一些碎點的布頭,來自己加工一副。
尤其是男裝,想要穿起來沉穩(wěn)有型,加衣服墊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這還是當(dāng)初邱師傅親口傳授的小竅門呢。
小梅邁動著自己的雙腿,從心里嘆了口氣。剛才在“淑芳”裁縫鋪的時候,語氣上生疏了很多,但是需要讓邱師傅找回的兩毛錢,她沒有要。
邱師傅自己守著個裁縫鋪子,在沒有顧客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寂寞的。所以,這次見到小梅,自然而然的表現(xiàn)出親切來。給她把布料裝好之后,還殷切的看著小梅問道:"要不你就在我這兒剪吧,嗯,你用我的剪刀,我這個剪刀大,好用,王二麻子的名牌兒,不收你的費(fèi)用。"
小梅心頭一軟,想了想,便答應(yīng)了。
裁剪夏天的裙子,她手頭上已經(jīng)很熟悉了,所以如果只是跑回家里去下了剪刀,然后再拿回來鎖邊兒的話,確實很浪費(fèi)時間。
邱師傅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看起來手里是忙別的東西,但是眼神始終圍繞著小梅手里的剪刀,她是很納悶兒,到底為什么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竟然真的能用剪刀會裁剪衣服,還能縫制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