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娃出了家門,依著記憶往山里走。
臨近一條小河,陳嬌娃猛然駐足。
清澈的淺水灘里,還能看到冬眠了一整個冬天的魚兒出來覓食。
短短的時間內(nèi)巴掌大的魚兒就養(yǎng)出了膘,肥肥壯壯,靈活歡暢。
深水里的大魚不好抓,淺水里的魚兒小肉少,泥腥味重,村里人不太喜歡吃魚。
而里面不知從哪兒游來的小河蝦原本很受歡迎。這些小蝦米,可以點綴在湯粥水里,聞著香,看著也好看,但吃卻不愛吃,因為村里有人吃了小蝦米吃出病來吐了個昏天地暗,還有人渾身長滿了紅點點,休息了好些日子才好過來,故而人覺得這小蝦米有毒,偏偏原身陳嬌娃很愛吃。
事實上,這小蝦米沒毒,只是,有些人吃不得罷了,會過敏。
但村里這地方,沒個大夫,狀況不嚴(yán)重就不會去鎮(zhèn)上花錢請大夫,就算生了紅點也不會特意花錢請大夫去看,直到快死了不行了才不得不請大夫,故而這些狀況并無人告訴他們,小河蝦就任由著在河水里越養(yǎng)越多,有些甚至養(yǎng)的比拇指頭還要大都無人去捕捉。
可京城人士卻好這口巴掌大的小魚呀。
陳嬌娃還喜歡將這些小魚腌去了腥味滾著面粉炸著吃,又酥又脆又香,連骨頭都能吞了。
可這里的人們可不愿這么干,因為太耗油了。
油那樣精貴的東西,哪有人敢這么用啊?又不是逢年過節(jié)的!
陳嬌娃駐足并非因為河水里的美味,而是因為原身就是被人推下這河水里的。
當(dāng)時被盧氏救了上來。
盧氏會水,但也維持不久,大概也就半刻鐘的時間,更何況,河里的水那樣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