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再也沒有出來過?!?br/> “咦?咦?!”
正在喝茶的班長大人,嚇得差點把手中的杯子扔出去。
畢竟剛才的事情,怎么聽都像是什么誘拐殺人事件。
“等、等一下!剛才那是意思……居然有那么危險的人住在附近……美沙緒已經(jīng)報警了嗎?”
因為過度的驚訝,少女的話語也變得有些語無倫次。大概就是因為反應意料之中的很有趣,才會被人戲弄。
小說家輕輕地咳嗽了一聲。
“班長大人,冷靜一些,剛才那個只是游戲而已?!?br/> 藤島同學似乎在為惡作劇成功而感到心情愉快,忍不住竊笑起來。
*
就以“游戲”的領域而言,除去體育競技、電子游戲、棋牌類和桌面扮演類之外,還有一類常見的聚會游戲,例如狼人殺,不必強求道具的事先準備,只要集齊一定的人數(shù)就能開始,而且強調思維和互動性。小說家參與過幾次學談社舉辦的作家聚會。而如果是較為私人的場合,就會進行類似于“敘述故事”性質的推理游戲。
舉兩個例子,例如lateralthinkingpuzzle(水平推理游戲),俗稱“海龜湯”。規(guī)則是首先是題目本身,可能是一個故事、事件,短的可能只有頭跟尾,玩家(推理者)藉由向發(fā)題者提問,來獲得線索。但是發(fā)題者只能回答:是、否、沒有關系,通過不斷獲得的訊息,進行組合猜測,排除其余選項,最終逼近答案。
另外還有“onceuponatime”。準備一些要素牌(一般是人、地點、事件或形容詞)和一些結局牌(固定好的結局套路),每個參加游戲的人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要素牌和一張結局牌。挑選一個人開始講故事,所有的故事都以“onceuponatime開頭,通過不斷地涉及到要素,丟棄手牌,直至將整個故事引到手中的結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其余玩家也能半路“攔截”:一旦他人的敘述提到手牌中的“要素”的時候,就能直接出示手牌,打斷對方,然后由自己緊接著繼續(xù)講述故事,因此既考驗大腦的即時反應,又必須在不被他人注意到的情況下,埋入通往手中結局牌的線索。
類似的思維游戲不適合抬杠和較真,而需要在閱讀、電影、游戲之類的愛好上相相近的人。由于故事接龍類游戲的樂趣在于“一個有趣的故事”,而不是功利的勝負心,因此更適合像“作家聚會”這樣的場合,也不容易產(chǎn)生爭鋒相對的氣氛。
至于在剛才的交談中,小說家之所以提到希區(qū)柯克《后窗》,是為了確認藤島同學的真實想法,因為在這部在1954年的經(jīng)典懸疑電影中,男主角同樣是腿部受傷在床,為了消磨時間,才開始監(jiān)視自己的鄰居,偷窺他們每天的生活,結果卻通過蛛絲馬跡,發(fā)現(xiàn)了一起殺妻分尸案……這不是重點,關鍵是最近男主角引火上身,差點被對面后窗的兇手干掉。不過,藤島同學卻毫不猶豫地否認了這種可能性。
……說真的,我是不是應該早點回去?。克戳艘谎圩谏磉叺陌嚅L大人,小小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