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有六大展館,唐思琪先快速瀏覽了一遍各展館。
歷史館不說了,從遠(yuǎn)古時期到唐宋元明清的展覽都有,里面有數(shù)不盡的文物珍寶。
特展館主要展覽的是宮廷文物,唐思琪看了下,主要展出的是清代的鐘表、瓷器。
藝術(shù)館主要展出的是歷代書法繪畫作品。
最神奇的要數(shù)數(shù)字館,這個展館簡直顛覆了唐思琪對于一個博物館的所有想象,這里用各種光影、網(wǎng)絡(luò)虛擬互動的模式,讓人走進(jìn)以后有種身臨其境的穿越時空的感覺。
就連電梯上方的led屏幕,都能讓她產(chǎn)生一種時空隧道的錯覺,不得不說,如今的博物館做的是相當(dāng)?shù)暮昧恕?br/>
幾個展館當(dāng)中最讓唐思琪感興趣的便是非遺館和民國館。
非遺館展示了江蘇省各地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揚州的毛筆和刺繡,蘇州的漆器,南京的剪紙和皮影,還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睦デ?、古琴等?br/>
唐思琪甚至在現(xiàn)場看了一場揚劇《白蛇傳》,也是相當(dāng)神奇的體驗了。
民國館最有意思的便是這里用大量場景還原了民國時期的建筑和場景,讓人有種穿越到民國的真實體驗。
雜貨鋪、中藥店、汽水鋪、照相館,甚至還有百樂門大劇院。
平時很少拍照的唐思琪都在這里自拍了幾張。
整個南京博物館逛了一遍以后,唐思琪這才想起了自己的任務(wù),要尋找跟朱元璋有關(guān)系的展品。
只是……上哪找呢?
在博物館,自然是找講解員解惑是最快的方法,唐思琪便去咨詢臺找到一位正準(zhǔn)備工作的講解員詢問。
“朱元璋……我也不太記得這里面有跟朱元璋直接有關(guān)系的展品有哪些了。不過你可以搜索一下,洪武年間的文物,應(yīng)該還是有很多的!”
講解員提供了這個線索以后便掛上工作牌離開了。
唐思琪搜索了一下洪武年間。
啊……原來洪武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使用的年號。
有了這個線索,便好找許多了。
唐思琪很快便在特展館內(nèi)找到了第一件跟朱元璋有關(guān)系的國寶級展品。
剛才她也快速走過了這件瓷器身邊,當(dāng)時她只覺得上面花紋精美,由于不太懂瓷器,也沒有細(xì)看,此時這件瓷器竟然跟朱元璋有直接的聯(lián)系,唐思琪便要好好研究一番了。
這件瓷瓶前有介紹,名字叫做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瓷梅瓶。
嗯,有點長,一口氣看過去還不知道啥意思。
唐思琪又仔細(xì)看了看介紹。
明白了,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梅瓶,這么斷句就看得懂了。
只是……面前的這件瓷器,明明是黑色紋的啊,釉里紅難道不應(yīng)該是紅色的嗎?
唐思琪帶著疑問又查了一番資料。
介紹中說,釉里紅創(chuàng)燒于元代景德鎮(zhèn),燒造難度大,因為釉里紅中的紅色的原理是銅元素為呈色劑,對溫度相當(dāng)敏感。
溫度高了不行,銅跑了,會變成透明色,花紋會不見,溫度低了,銅不樂意了,紅色變成黑色,會不好看。
所以……
面前的這件洪武年間的國寶,竟然是瑕疵品?
這時,有講解員剛好帶著游客來到這件展品前,講解員說道:“這件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現(xiàn)存唯一的一件,注意是唯一的,帶蓋子的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紅梅瓶。全世界只剩一件,雖然它有些瑕疵,釉色欠佳,但是由于燒制難度大加上保存好,在九十年代就被國家評為國寶級文物,是我們南京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之一。據(jù)考證,這件文物出土于永樂帝的女兒安成公主的墓中,是墓中最重要的陪葬品,這應(yīng)該是墓主人生前的心愛之物,有考古學(xué)者考證這件梅瓶是朱元璋親自賜下的。【注】”
唐思琪趕緊問道:“請問洪武年間還有別的瓷器留存嗎?”
講解員笑道:“這個問題問得好!大家知道,洪武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創(chuàng)建明朝的時期,這個時期由于元朝的暴.政,民不聊生,朱元璋推翻元朝,在明朝初期的時候也是百廢待興,按理說已經(jīng)沒有余力燒造官窯。但是他卻似乎對瓷器有特殊的情結(jié),以至于在洪武二年便在景德鎮(zhèn)建了二十座新窯,雖然流傳下來的瓷器較少,不過洪武年間的青瓷相當(dāng)有名。”
有游客問:“為什么朱元璋喜歡瓷器?”
講解員笑得很神秘:“以下這段,是我個人的言論,這和一個朱元璋的梗有關(guān)。”
有人小聲吐槽:“開局一個碗。”
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
講解員也笑了:“對了,就是這個梗,開局一個碗,大家都知道,他小時候乞討為生,經(jīng)常因為沒有吃的餓得頭暈眼花。明朝野史中有記載,一個女人曾在他快要餓死的時候,遞給他一碗米湯,而盛著這碗米湯的便是青花瓷碗。而那個給他米湯的寡婦,成了他的初戀情人胡氏,聽說后來朱元璋發(fā)跡以后還回去納了胡氏?!?br/>
哇,這種野史聽起來還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