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門內(nèi)有座宏大的建筑群,乃天壇也。天壇南部的圜丘,是祭天之所。這天,為籌辦冬至祭天大禮,禮部尚書高拱親赴天壇查勘,率眾預演。散班后,高拱顧自大步往前走,忽聽身后有人喚道:“高尚書,恭喜啦!”
高拱扭頭一看,是吏科都給事中胡應嘉。
國朝設(shè)言官,言官又分屬都察院與六科。都察院有御史一百一十名,按十三行省之名分設(shè)十三道;都察院外,又設(shè)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科設(shè)都給事中一人為長,余為給事中,隨六部事務(wù)繁簡而名額有差,共計五十人。都察院御史與六科給事中合稱科道??频离m只七品,卻為百官所畏。吏科都給事中與都察院河南道掌道御史分量最重,是言官領(lǐng)袖。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及第的南直隸淮安府人胡
應嘉,從宜黃知縣甄拔為給事中,遷都給事中。此人個子不高,不到四十歲年紀卻已背駝,面龐烏青,兩只小眼睛像鷹隼般犀利,是科道中搏擊大臣的厲害角色,閣臣、九卿無不怵他三分,朝野以傾危之士視之。
高拱不與科道結(jié)交,卻也不怕他們;胡應嘉倒是常常有意與他接近,每每奉承他有大才,高拱頗受用。今日又聽胡應嘉“恭喜”他,不知何意,笑道:“胡科長何來恭喜?”
“此番譯字生考收,至公無私,可洗數(shù)十年之弊。”胡應嘉抱拳揖道,“非高尚書,誰能做得到!”
“喔,此事啊!”高拱露出得意的神情,“官場皆知本部堂素奉法不移,無人敢到我這里干請;且考試之日,防范嚴密,審對精實,是以可稱圓滿?!?br/> 也難怪,二十八年未敢舉辦的四夷館考收,在高拱的堅持下終于啟動,經(jīng)過兩個多月緊張籌備,嚴格照禮部題奏、皇上御批的方案推進。高拱親自主持,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務(wù)求周密嚴謹,不留空子??间浐螅吖坝置鼘⒚麅园袷?,接受告發(fā),以免留下后患。三日前,禮部將考錄名冊上報,奉圣旨:“是。這世業(yè)子弟,你們既考取停當,都著送館作養(yǎng)。”同時,照禮部《題補譯字生疏》最后一項“補教師”的題
請,朝廷已明令各邊省督撫,多方覓求通曉緬文及佛郎機語者,充四夷館教師。
渤泥國朝貢事也打理停當。為避免渤泥國特使在朝見時發(fā)怨言、出怪語,高拱特命魏學曾出面與使團協(xié)商,特許下次入貢,所攜開市交易的售賣物可倍于常例,以此化解了渤泥國使團的不滿。就在四夷館開考的當日,渤泥國使團高高興興地離京返國。
四夷館開考,關(guān)涉外務(wù)的事體得以一攬子梳理、解決,儲備人才以備將來,這讓高拱感到欣慰。是以聽了胡應嘉的恭維,他也毫不謙虛,對答中充滿自信。
回到禮部衙門,高拱正快步往直房走,余光掃見走廊拐角處一個人影慌慌張張向里縮去,他并未在意。國朝官場習尚繁文縟節(jié),不少僚友相見禮節(jié)煩瑣,高拱早就看不下去了,正準備擬一道《厘士風明臣職以仰裨圣治疏》,以匡正此弊,他以為躲到墻角的人是為免除拜見禮節(jié)的麻煩,也就一笑了之。不料剛進直房,一位中年男子“忽”地闖了進來,“嗵”地跪在高拱的書案前,梗著脖子道:“下吏名顧祎,乃四夷館教師署正!”不容高拱垂問,他語速極快地說:“此番考收譯字生,人家都有子弟入選,我是教師的頭兒,兩個兒子參加考收,都未入選,望尚書大人開恩,騰挪一個?!被蛟S是緊張的緣故,顧祎聲調(diào)顫抖,帶著哭腔。
高拱不勝驚愕!想到適才在拐角處躲躲藏藏的那人大抵就是此人,他居然闖到尚書直房求情,且譯字生名冊業(yè)經(jīng)圣旨批準,顧祎居然要求為他兒子騰挪一個,這讓高拱大出意外。他強忍怒氣道:“彌封考試,憑譯寫番字多寡為去取,誰能作弊?況今成命已下,誰敢騰挪?”
顧祎并不起身,叩頭道:“尚書大人若真心關(guān)照,自有法子!”
高拱頓時火起,一拍書案,指著顧祎:“諒你愛子心切,本部堂不與你計較,你即刻退下思過!”
顧祎“騰”地站起身,發(fā)出一聲冷笑,轉(zhuǎn)身就走。難得的好心情被顧祎給攪了,高拱有些惱火,但案頭一摞文牘等著他處理,哪有工夫生此閑氣?剛拿過一份文牘要看,魏學曾神色凝重地走了進來,喚了聲“玄翁——”,把手里拿的一份揭帖遞到高拱面前,“禮部、都察院門口都張貼著這份揭帖!”
高拱一看,上有“切今查得考中譯字生田東作等,實系冒籍,朦朧入選”等語,不禁大吃一驚。竟然是攻訐四夷館考收舞弊的署名揭帖,乃是顧祎的兒子顧彬領(lǐng)銜。揭帖開列冒籍者二十二人,請求禮部將這些人問革為民,補錄世家弟子。
“啪”的一聲,高拱把揭帖拍在書案上:“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稟尚書——”隨著一聲喚,李贄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喘著粗氣說,“門外有一群落選考生自長安街游行至本部門口,高呼口號,聲稱譯字生考收作弊,他們這些世業(yè)子弟受冒籍者排擠落選!”
高拱大驚,頓感臉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重重扇了幾個耳光,他“騰”地站起身,對魏學曾道:“你快去,把那些人給我叫來,我要當面問個明白!”又轉(zhuǎn)向李贄,“拿保結(jié)來,查對一下,看看揭帖所列冒籍者,作保教師是何人!”
魏學曾躊躇著,勸諫道:“玄翁,此事,或知會兵馬司彈壓驅(qū)散,或由司務(wù)廳出面撫慰勸散,似不必尚書親自接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