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梳理山陰只得三天,三天后調(diào)兵遣將,準(zhǔn)備一鼓作氣滅了孫恩,然后據(jù)會稽以行革新之法。
這段時間孫恩終于把軍心歸納到手中,他殺了不少跟他起事的頭目,又各種顯露法術(shù)、能耐,以震懾軍心。
加上派往更遠處的精銳搜羅了不少糧草物資,軍中勉強安定下來。
于是孫恩開始調(diào)撥軍隊攻打四方。
但孫恩這次的對手是陶侃,而不是能力普通的馬太守。他雖然知道司馬氏派了陶侃這么個人來跟他干仗,可并未把陶侃放在眼里。
接下來幾次截?fù)?,陶侃讓孫恩徹底認(rèn)識了他。陶侃用兵巧妙,每每擊中孫恩部隊的軟肋,打的孫恩潰不成軍。
孫恩無法,只得重新合兵一處。
孫恩也是個狠人,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的軍隊太拉胯,勝得敗不得。多敗幾次,勉強凝聚的軍心就又要潰散了。
所以孫恩選擇決戰(zhàn)。
他舉兵殺奔山陰,卻在上虞一代遭到陶侃再次阻擊。這次孫恩不敢用法術(shù),在陶侃手中連敗了三陣,只得退守上虞城,依托城池防守,不敢出戰(zhàn)。
因著是決戰(zhàn),常昆也來了。
他和一身戎裝的陶侃在城外一座小山上觀察上虞的防守形勢。
陶侃眺望上虞城頭,微微頷首:“這孫恩吃了幾回敗仗謹(jǐn)慎了許多,上虞的防守做的雖然不算出眾,但也中規(guī)中矩,一時半會拿他不下?!?br/> 常昆道:“不若我去破了城墻?!?br/> 陶侃搖了搖頭:“既知孫恩顧慮,不敢動用法術(shù),我又怎能厚顏請常君出手?尋常攻城而已,我若請常君出手,難道以后每逢這般,都要請常君出手嗎?非不得已,實不愿請常君也?!?br/> 常昆理解的點點頭:“使君說的不錯。我能一次兩次,絕無三次四次。為來日計,還是多鍛煉鍛煉軍隊的好?!?br/> 陶侃的兵馬畢竟不多,幾場戰(zhàn)斗下來,除去減員,還有不到八千人。而城中的叛軍卻仍有萬余。
暫時形成僵持態(tài)勢。
陶侃這邊琢磨如何攻破城池剿滅叛軍,孫恩自然也在琢磨著怎么擊敗官軍、鑄就大業(yè)。
相持?jǐn)?shù)日,陶侃試探著攻打了兩次,因著孫恩拼死抵抗,皆沒能建功。
孫恩也試過一回夜襲,但被陶侃識破,反坑了孫恩一把。
孫恩于是愈發(fā)謹(jǐn)慎,隨后接連兩日不見動靜。
這天,孫恩正在城中絞盡腦汁思索破敵之策。忽有兵丁來報,說是有人求見。
孫恩感到奇怪,這會兒怎會有人求見他?是誰?
就道:“請進來?!?br/> 卻進來個斗篷人。
孫恩立時警惕,緩緩提起法力:“足下何人?何事見我?”
斗篷人并未掀開斗篷,聲音從斗篷中悶悶傳出:“孫先生勿須知道我是誰,只需知道我是來助你的即可?!?br/> “助我?”
孫恩不由得一怔。
他此時確已有勢窮之象,再這樣相持下去,恐不需陶侃來打他,他的軍隊自己就會潰散。此時竟然有人來助他,孫恩先是一喜,隨即心中更見謹(jǐn)慎。
“為何助我?”
陌生人,斗篷,不露面,還說要助他,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