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韻這一趟雁城之行,行動迅速,無人注意。待回到青州境內,吳有財在老五幾個配合下,基本已經收服了周圍一片的盜匪,還打下了兩個匪窩。
此時已經十月,也沒再耽擱,顧清韻就帶著吳有財一群人趕回青州城。而陳七帶著二十個人,從青州澤山出發(fā),一路趕赴雁門關,投了林家軍。
夏國征兵役,每家十丁抽一,若不愿服役也可用銀子頂替。但是這些年天災人禍,國內人丁減少。一些將門如林家這樣領著林家軍的,為了補充兵員,還會偷偷招募一些士卒。人數不會太多,等于暗地里養(yǎng)一批家將。
顧清韻派了陳七帶著這二十個人到北地,陳七當年就是雁山中的獵戶,這些人也都跟著打獵習武的,身手不錯也說得過去,而如今的理由更加現成,從雁山逃到青州后,境內盜匪滋生,家人死于旱災和匪患,活不下去,只能投軍求個活路。
他們又有戶籍,身家清白,都是真正在青州落戶的人。林家就算來查,也查不出什么問題。
所以,陳七這些人投軍很順利,到了十月末,傳回消息,已經進了林家軍。
青州新知府失蹤的消息,在臘月里傳回京城。因為沿途官驛接到命令,都等著迎接新知府上任。結果左等右等不來,再派人沿著官道一路找過來,一直出了青州,還沒見到人。這事可不是小事啊,這些人連忙將消息傳回京里。
一州知府,竟然生不見人死不見尸,朝廷震動,憲宗更是震怒。這是明晃晃在打朝廷的臉啊。
憲宗下旨訓斥青州上下,可是青州如今才幾個主官?青州大營倒是有主將,可段錚毫不猶豫上折子為自己申辯,一來知府上任從未通知過青州大營,二來青州大營短短數月,已經剿滅青州幾處匪窩,還招安了幾千人。
朝堂上諸位大人默然,想想崇安府,就是因為剿匪不利才讓方紹堂坐大,這么一比,段錚做的真不錯了。
更何況,大家暗地里還有猜測。青州新知府是鄭禹推出來的人,是大皇子門下。也許是其他幾位皇子不愿青州知府這么一個要緊職位落入大皇子手里,而借著匪患下的手呢?有這種擔心在,想升職的官吏,也心里發(fā)怵。他們想當知府,可是更想留著命享福啊。
憲宗心里是不是有這種猜測,滿朝文武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立大皇子為太子的冊封慶典,已經定下了日子。
就在朝中為新人選扯皮時,右相沈明推舉了雁城知府楊長治。
右相保舉的理由很充足。雁城靠近北地,時有戰(zhàn)事,能在雁城當了十幾年知府,楊長治此人就不是文弱書生了。青州如今正是要撥亂反正之時,知府人選就得有實干經驗,楊長治治理北地,卓有成效。
右相提了這人后,左相鄭禹沒有反對。林家林天佑對楊長治早就不順眼了,一直弄不走,有了趕人的機會,只有推波助瀾的。
四皇子這邊自從四皇子死后,謝家就沉寂了不少。五皇子的外祖父只是個工部尚書,加上五皇子年紀還小,基本是不參與朝堂之爭的。
五個皇子里,三家贊同,兩家未反對。
憲宗對于楊長治此人,也是有所了解的。雖然對于楊長治陽奉陰違,對顧家人的處置有些不喜。但是,楊長治會被人看出來,說明此人耿直念舊,才干也的確不錯。憲宗思量一番,與其讓他待在雁城念著顧家,不如平調到青州,讓他在青州好好辦差吧。
黃龍十二年正月末二月初,楊長治調任青州知府的調令一下,楊長治與新知府交接完,先繞路回了一趟兗州,接了妻兒到青州上任。
顧清韻得到楊長治將要走馬上任的消息,高興地在青州城中逛了一圈,買下了一座宅院。青州大營里,眾人叫她軍師,但是這不是官職,依然只是段錚的客卿身份。她不想在軍營太過顯眼,謝絕了段錚邀她入住將軍府的好意,還是買了一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