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戰(zhàn)亂,天下有識之士,幾乎都選擇往南方,往荊州,或者是揚州,或者是交州,甚至是巴蜀這些地方跋涉,以避免禍亂。
這一點,從三國志里,隨便翻開一頁,幾乎你都能找到這樣一句話,這是無可質(zhì)疑的。
而隨著這些有識之士的躲避,那些個因著黃巾之亂,而無以為生的窮頭百姓們,他們亦開始變得一片芒然的隨著大流而往這南方奔來。
如今,蘇策在這武陵郡內(nèi),那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并且還是源源不斷的經(jīng)得魯肅派人送來,所以,蘇策根本就不會去考慮其它,此刻的蘇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招攬更多的流民。
不管是整個荊襄,還是江東諸地,還是淮南,還是揚州,徐州,甚至是交州,只要是流民,只要你肯來武陵,蘇策都是照收不誤,來了就給糧食,給御寒衣物,給種子,分發(fā)土地。
唯一的要求就是要造冊入戶為武陵人。
而以工代賑,讓這些流民們,去修葺城墻,去建設家園,去開挖或者是疏通護城河,去修整道路,等等等等。
只要你去做了,工錢之類的那是別想,但每日里蘇策都會管這些人交付一頓稀一頓稠的飯食,飯食管飽。
就光憑這一點,蘇策的待遇,那已經(jīng)是讓整個武陵郡內(nèi),一下子變得如大開發(fā)一般熱鬧起來。
這年頭,平頭百姓們的要求其實是很低廉的,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混口飽飯吃,至于蘇策這邊,只要他們?nèi)ス俑幍怯浽靸院?,還能分到一些田地來耕種,而如今,蘇策這里,竟然說要分給他們田地,只要工作,蘇策這還管二頓飯,這對于已經(jīng)是背井離鄉(xiāng),朝不保夕的流民們來說,這無異于是天大的福音。
土地,對一在地里刨食了一輩子的平頭百姓來說,一直以來都是百姓們的根本,往日里,如他們這等最為底層的人,別說是有自己的田地了,就算是給一些大戶人家做佃戶種田地,那也是要看關系去排。
而如今,蘇策這里,竟然說要分發(fā)給他們土地,而且,做工表現(xiàn)肯賣力氣,肯實干的人,還能多分得一二畝旱地,這讓這一群已經(jīng)離死亡僅僅只有一步之遙的流民們,又如何不爆發(fā)出龐大的,旺盛的潛力來超額的完成蘇策所頒發(fā)下來的任務。
蘇策在以工代賑換兩頓飯食之余,在看到做工當中有那表現(xiàn)良好者,亦是會賞賜一二串錢幣,如此一來,不光刺激了這些流民們的積極性之余,亦是讓這些小富即安的流民們,開始慢慢的走向消費。
他們在能填飽肚子,有衣穿,有房住,身上又有些閑錢,開春后又有田地可種而不用在擔心再繼續(xù)流浪的情況下,他們亦會開始慢慢的走出原本的生活陰影,而逐漸的走向他們認為的那種幸福的生活。
或扯上一二尺新布,好為自家的娃兒做身新衣裳,或是砍上三五兩肥膩膩的豬頭肉,或是沽上角酒,在做工之余,請上三五好友,邀上左鄰右舍,歡喜的聚一聚。
若是再碰上個哪家生了娃崽子,亦或者是哪家新人結(jié)了婚,只要你到官府上去報備一聲,這更是一件大大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