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新房開工的日子。
原本定好的石料、沙子、石灰等已經(jīng)提前運過來堆到了一邊。
請好的工匠一早便到了家里,一共是四個人,一個老師傅帶的三個徒弟。
大家擺好了香案,點了香,做了個簡單的祭祀。
老師傅看了看地勢,在地上用石灰定位好具體的位置,說了幾句吉祥話,開工儀式便完成了。
海棠她們幾個姑娘一大早便在廚房里面幫忙。既然工匠已經(jīng)進(jìn)了門,這伙食一定不能差了。
一早上就包了肉餡大包子三屜,還煮好了稠稠的青菜稀飯。李秀芹還特意炒了兩個小菜,加上咸菜一盤,也算是豐盛了。
海棠找了大簸箕,鋪上了紗布,將熱騰騰地包子從蒸屜里抓了過去,燙得她直吸氣,一會兒便堆得滿滿的。
然后將這一簸箕熱騰騰包子擺在了堂屋里飯桌上,平兒和二妞按人頭盛好了五碗稠稀飯,趙小妹負(fù)責(zé)端小菜,一會堂屋的飯桌便擺滿了。
時間把握的剛剛好,外面的儀式剛剛弄完。趙全便請著幾個師傅一起,過來吃早飯,吃完早飯便要開始干活了。
趙家如今光靠趙全和李秀芹做工,每個月并沒有多少銀錢,此次都是海棠主動拿出的銀錢。
幾個師傅的工錢加上材料的價錢大概是十七八兩銀子,這是老師傅一開始量好了尺寸估算出來的。加上每日的伙食上的開銷,按一天一百文算,二十兩銀子足夠了。
早飯解決了,中午飯便稍稍有此麻煩。
如今不比以前,總共十幾個人的飯,而且里面還有五個做力氣活的男人。
蒸米飯倒是容易,大鍋一燜。下飯菜就得去鎮(zhèn)上買了。
海棠和平兒還是去之前經(jīng)常關(guān)顧的豬肉攤,買了三斤豬肉,外加三斤肉骨頭,肉骨頭比肉便宜點,一共花費一百文,老板還額外送了一斤豬板油。
又在菜攤上,買了幾大根白蘿卜,外加一個南瓜,外加一大把水芹,花了近十文錢。幾個人抬著,總算是拿到了家。
家里只有兩個灶眼,海棠她們便在院子里,專門用石料搭了個簡單的明火灶,專門用來骨頭湯。
這燉湯不費事,就是多看顧一些。
海棠將買的肉骨頭用清水洗了洗,放入了外面加了冷水的鍋里,同時切了好幾大塊生姜進(jìn)去。為了能更好地去除肉骨頭的腥味,海棠還特意加了幾個之前買的酸梅進(jìn)去。
這中間的空檔,她便抓緊時間教另外三個在地上寫寫字。
鍋里的水煮開了之后,就會浮起大片大片的沫子,這時候用炒勺,將這層沫子舀出來便好。
原本就是做的小火燉湯的打算,火給的不大,鍋里沒有大幅翻滾,只是冒著一個個的泡子,蓋上蓋子剛剛好。
海棠她們繼續(xù)習(xí)字,每隔大概一刻鐘,便會掀開蓋子看一眼,或者填點柴再加點水,半個時辰后,一股濃郁的肉香飄了出來。
海棠估摸著這骨頭上的肉應(yīng)該是爛了,從屋里拿了筷子戳了戳,果然將肉輕易的從骨頭上戳掉了下去,湯也變成白白的顏色,上面還飄著一層淡黃的油花。